龙江优质米源地之五常(一) 水源地:拉林河五常大米可以追溯到清道光十五年(年),其后成为清朝后期历代皇帝的贡米。 自五常于清乾隆年间开始有栽培水稻的历史记载以来,不到年的时间里,五常大米名声鹊起,誉满天下,一直是皇室独享的御贡米。改革开放以来更是屡获殊荣,“绿色食品”、“有机食品”、“中国名牌”、“美国食品营养协会认证产品”、“中国原产地域保护产品”等桂冠独享华夏。 “五常米,帝王粮”的民谚在白山黑水间广为传唱,对饮食挑剔到极致的慈禧太后更是多次提起“非此米不能尽食”。五常境内水源丰富,拉林河河水富含养分,流经数百里而不染,在拉林河的灌溉下,种植出了享誉全国的五常大米“稻花香”。 当地民间流传一说法,同是拉林河河水灌溉稻田,右岸米香却更浓,两岸相隔甚近,有此现象,很多人百思不得其解。 龙江优质米源地之宾县(二) 水源地:二龙湖宾县,位于黑龙江省南部,地处张广才岭和松花江交界处,当地有一山(二龙山)、一水(二龙湖水)、一稻田之说,独特的地理环境造就了优质的水稻米源地,宾县居仁镇,更是居住着大部分的朝鲜族人民,对种稻、磨稻都有自己独特方法和工艺。在困难时期,人们只以咸菜就米饭果腹,由于饭香怡人,每餐大家也都是吃的津津乐道,当地还流传一句谚语“没有肉,没有菜,只要米饭随便添,胜过山珍和海鲜”。 独特的气候、土壤和灌溉条件,形成居仁大米产品外形美观,品质优良的总体特征。居仁大米颗粒饱满细长,整齐均匀,晶莹剔透,色泽清白透明。大米蒸煮后米粒油润有光泽,香味浓郁,入口香甜,香糯爽口有弹性,口感极佳,且冷饭不回生,实属米中精品。 龙江优质米源地之宁安(三) 水源地:镜泊湖“泛舟南北两湖头,镜泊之水不用求。石板稻生响水米,独树一帜真风流”驰名中外的“响水米”盛产于宁安市渤海镇。对于响水,民间有一传说在很早很以前,上京龙泉府附近有一位善弹古琴的老琴师,他有个如花似玉的女儿,叫水儿,渤海国郡王见水儿容貌出众,便把她抢进宫。老琴师想水儿,天天坐在牡丹江畔的玄武岩上弹琴,后来,老琴师死了,可是,想水儿的琴声仍在田野间回荡着,人们便把这地方叫“想水儿”。因为这一带产的大米分外好吃,人们就把这儿的大米,叫“想水儿”大米,便是如今的响水大米。 响水大米如此好吃,是因为响水乡所处的地理条件特殊。经过年久的风化侵蚀作用,千洞万孔的玄武岩上,积聚了一层一尺来厚的腐殖土,土质松软、肥沃,加之牡丹江横贯其中,水源极为充足,最适宜种水稻。在这块熔岩台地上种水稻,岩石的吸热和散热快,早晚温差大,借助石板的热辐射,水的温度高;多孔的玄武岩,渗水、透气作用良好,但却不漏水、排水迅速,便于通风和晒田,这些条件都能促进水稻的扬花、灌浆和早熟。响水稻在生长过程中所需的温度、水份、空气这三要素都优于其它稻田。这独特的石板地,便是响水稻早熟、饱满、优质、高产的奥秘。 龙江优质米源地之方正(四) 水源地:大小罗密河、蚂蚁河方正大米,该县良好的生态环境、独特的地理地貌、适宜的气候条件和先进的栽培技术,造就了方正大米独特的优良品质,以“秋然”、“硒奇谷怪”等知名品牌为代表的方正大米以其营养安全、品质优良、米粒整齐透明、米饭口感好、香味浓厚等特点,赢得广泛赞誉,深受市场欢迎。 年—1年方正大米先后作为党的十三大、全国科学技术大会、北京世界大学生运动会专用食品。年方正县被国家授予“中国富硒大米之乡”。5年3月,方正大米以其独特的品质和良好的生长环境,顺利通过国家原产地域产品保护专家审定,成为了继辽宁盘锦、黑龙江五常之后,全国第三个大米原产地域保护产品。 方正县是三面环山一面临水的开口盆地,不仅为大米种植提供了天然屏障,而且肥沃的土壤以及溪涧山泉的灌溉,更是给大米增加了蛋白质、氨基酸、钙、铁、锌、硒等多种微量元素和矿物质,让方正县大米的品质有了更为突出的表现。 龙江优质米源地之庆安(五) 水源地:呼兰河庆安大米由于蛋白含量较高,直链淀粉适中,维生素和微量元素丰富,所以饭粒完整,洁白、油光发亮,软而有弹性,不黏结,微甜、清香适口,冷后不硬、不回生。庆安县先后被国家定为“国家级生态示范区”和“绿色食品A级水稻生产基地”以及“全国农业生产先进县”,被授予“中国绿色食品之乡”称号。 庆安大米主产区在三山之谷的呼兰河冲击平原。由于南、东、北三面的高山挡住了寒风,而面向谷地的山坡吸收了大量的阳光和热量,又把光和热辐射给谷地。所以造就了呼兰河冲击平原的小气候。 由于地理构造的特点,地表层有一米多厚的黑土层,多为草甸土和泥炭土。土壤的孔隙和松紧度适中,土壤中除含有丰富的氮、磷、钾、有机质外,还有大量作物所需的有效硅、锰、镁、钙、铁、硒、锶、锗、锌等元素和矿物质。这些作物必需的营养成份和微量元素,造就了庆安大米的独特营养成份。 龙江优质米源地之泰来(六) 水源地:嫩江泰来县水稻栽培至今已有百年历史,最早是在清朝光绪年间,当地有少数外来移民在嫩江一带利用江水种植水稻。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后,特别是水稻旱育稀植栽培技术的引进和推广,水稻生产高产、稳产、抵御旱涝灾害的特点得到了充分发挥,加之“以稻治涝”、“以稻治旱”战略的推行,水稻种植面积开始较快增长。 泰来县水资源丰富,境内有一江五河,全国两大无污染河流之一的嫩江流经境内。特殊的水资源环境,使泰来大米营养丰富,重金属含量低,超过绿色食品标准。同时,泰来县地处世界三大黑土地之一的松嫩平原前沿,土质肥沃,有利于发展水稻,且大米米质好,精米率高。 龙江优质米源地之北大荒农垦(七) 水源地:黑龙江、乌苏里江北大荒的水稻耕种面积达万亩,约占全黑龙江省播种面积的50%。其黑土有机质含量大约是黄土的十倍,人们总用“一两土二两油”来形容它的肥沃与珍贵。有地质专家指出,每形成一公分厚黑土需时-年,而北大荒的黑土厚度则达到了1米。黑土的pH值为5.0-6.0,土壤有机质含量较高,蓄水保水能力较好,是北大荒成为世界上纬度最高的寒地水稻种植带的重要原因。 这是一片神奇的黑土。50年代末期,当十万转业官兵开进北大荒时,有人如此惊叹:“唉呀呀我的妈,这里的土地肥到家,捏把泥土冒油花,插根筷子也发芽。”出产自这片黑土地的每一粒稻米从被打上“北大荒”烙印的那一刻起,它就已经超越了粮食的范畴,而更是一种文化。 腰环三大江,天公开凿,滚滚东流去。黑龙江一泻千里,松花江九曲十折,乌苏里江温和恬静;三条水脉在平原深处幽然相会,东流到海。江水润泽,稻丰米香。水稻生长需要水,也就是说生产出一公斤水稻,大约需要升水。水稻不仅需要水,还需要好水、活水。北大荒的水质好,也是那里出产好米的原由之一。 龙江优质米源地之肇源(八) 水源地:松花江、嫩江肇源县位于黑龙江省西南部,松嫩两江左岸,全县幅员面积.8平方公里,自然资源丰富,生态环境优良。 肇源县境内土壤以黑钙土、草甸土为主,土层深厚,蓄水能力强,有机质含量在3%左右,pH值在7左右,耕性良好。全境多为低地平原,多沼泽、泡泊、河川,地域大体是“水、草、田”三分天下,土质肥沃,水源丰沛,农业生态环境优良,素有“塞北江南”之美誉。 肇源县水资源丰富,松嫩两江流经县境长.86公里,引松松花江、嫩江两江水灌溉。特别是境内无大型废气排放企业,空气清洁,大气中微粒悬浮量、二氧化硫含量、氮氧化合物含量都很低,是生产优质大米的理想佳境。 龙江优质米源地之密山(九) 水源地:兴凯湖密山市历史悠久,早在多年前的时代就有人类在此繁衍生息,密山市位于黑龙江省东南部,与俄罗斯隔兴凯湖相望,总面积平方公里,地处三江平原第二区,北部为完达山脉,南部为长白山脉,中部为穆棱河冲积平原,所以才会有“三山二水五分田之说”。 乌苏里江一级支流-穆棱河贯穿全密山市,境内湖、河、库、泡、泽等水源极其丰富,这些都是种出优质水稻的必要条件,且土质肥沃,气候宜人,是水稻生长的天然氧吧。 龙江十大米源地之通河(十) 水源地:松花江黑龙江省通河县素有“稻谷之乡”和“水稻王国”的美誉,天然无污染纯净水源,水质清纯,水源充足,温度适中,水域面积广。通河水稻种植面积达万亩,占耕地总面积的80%,是全国名列前茅的水稻生产大县,为全国人均水稻种植面积第一名。 境内除松花江外,较大的河流还有16条。即:岔林河、西北河、小古洞河、大古洞河、浓浓河、富拉浑河、乌拉浑河、大通河、沙河子、转心湖河、小桥河、头道河、小通河、林子河、西二道河、四道河,均为松花江一级支流。通河县境内有大小泡泽个,较大的泡泽有跃进泡、哈什哈泡,最大水面42.95平方公里,蓄水量万立方米,正常水面30.29平方公里,蓄水量万立方米。 真是好山、好水、种好稻,黑土、寒地、出好米! 部分内容参考网络粮价信息港编辑整理 玉米,水稻,大豆行情变化,信息尽在粮价信息港,长按下方白斑医院有哪些QQ聊天机器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