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癜风诚信企业 http://www.gansulawyer.net/ 这门课开到第三年了,坦白讲,并没有达到我心目中的理想状态。当初天夫老师让我开这么一门大类平台课时,真是手心里捏着一把汗:科学技术学(STS)本就不是一个成型的学科,甚至还没有一本像样的教材,硕果仅存的《科学技术学导论》更像是情急之下拼凑而成的……那这门课还怎么教? 按照学术脉络来肯定不行。除非占用大量的课堂时间,讲为什么贝尔纳和默顿互相看不上,为什么“毫无革命性可言”的库恩反倒成为了STS欧洲学派的一面旗帜等等学术八卦,否则整个16周的课堂都会昏昏欲睡。让同学们多讨论也不现实,毕竟中国的孩子早已被各种规训得谨言慎行,可以预想到几乎每抛出一个问题等来的都必将是冷场。所以就变成了现在这个样子,尽量通过同学们熟悉的一些案例将STS的经典文献和经典议题串起来。 年的课程主要做了如下几个大方面的改进: 考核方式上取消了期中考试,增加了平时作业的权重。要求同学们在8次讨论课中至少选择6次做读书笔记,在课前完成背景调查并尝试回答问题,为课上的讨论做准备。 尽管依然还是遵循了由“内”而“外”的大结构,部分单元的文献和侧重也还是发生了调整。特别是在每个单元前,加入了“导语”的部分,以帮助同学们理解为什么要讨论这个问题。 参考书中新加入了《认识方式:一种新的科学、技术和医学史》这本书。 不过还是有很多方面依然坚持着: 课程名。有位关心我的领导特别善意提醒,说我的课名总是太奇怪,以至于在精品课评选等环节总是受到其他人的质疑。我说我只能顾一头。我的课是为学生服务的,阅读量这么大的课再配上一个老气的名字会在“技术上”把大家拒之门外。 阅读量。大概我所有的课都阅读量不小,所以“当我们谈论科学时”并不是特例。我一直坚信阅读能带给我们的远比老师的讲授要多,讲好课是我的本分,而读好书是学生的本分。 多元化。在课程材料的选取上,并不局限于STS,甚至不局限于学术文本(比如包含了大量的纪录片,甚至商业电影)。 好了,作为一个广告贴(为了方便同学们选课,也为了方便各位同仁提出宝贵意见),还是要说一下关键信息: 时间:星期三第大节 地点:法图(廖凯原楼)B11 成绩评定方式: 本课程设学分,共48学时,全周上课。根据学校要求,给出等级制成绩。其中平时成绩占60%(学生需在8次讨论课中,选取至少6次撰写读书报告作为平时成绩,各占10%;若提交作业超过6次,则取成绩最高的6次),期末考试占40%(开卷,限时48小时)。 日程安排: 课程共分为8个专题,每两次课完成1个专题,其中经典文献阅读(理论)和现实问题讨论(实践)各1次课。其中,理论环节学时,以教师讲授为主;实践环节的学时,首先由选课同学和助教一起,共同完成背景陈述部分的内容,再结合课程计划中所列举出的问题展开讨论。 1.间断,还是连续(2月19日、2月26日)在媒体报端,我们经常听到这样的话:“在科学研究中,我们一定要善于把握方向和时机,善于弯道超车”(参见:《人民日报》年6月1日第7版)。(追赶国家的)科学研究能否以及如何实现“弯道超车”,是这一单元将要讨论的问题。(1)理论: 科学革命的结构[美]托马斯·库恩_第六章~第十章 西方科学的起源[美]林德伯格_第十二章~第十四章 (2)实践: 20世纪60年代,在氯喹抗疟失效、人类饱受疟疾之害的情况下,在中医研究院中药研究所任研究实习员的屠呦呦于年接受了国家疟疾防治项目“52”办公室艰巨的抗疟研究任务……由于当时的科研设备比较陈旧,科研水平也无法达到国际一流水平,不少人认为这个任务难以完成。只有屠呦呦坚定地说:“没有行不行,只有肯不肯坚持。”……每当谈起青蒿素的研究成果,屠呦呦总是会说:“研究成功是当年团队集体攻关的结果。”(参见:《人民日报》年10月5日第2版)讨论问题:中国的科研团队为何能够取得发现青蒿素的优先权?发现青蒿素能否证明“前三十年”科研组织模式/传统中(医)药理论的成功? BTV档案:屠呦呦发现青蒿素(期)、诺贝尔之路(期) 黎润红(访问整理):“52”任务与青蒿素研发访谈录 2.工具,还是关键(月4日、月11日)拉瓦锡夫人……有着极强的求知欲和记忆力。她很快掌握了英语,这是拉瓦锡欠缺的语言。学成后,她就把一些重要的英文化学著作翻译给拉瓦锡。在大卫的指导下,她也掌握了工艺绘图技术。她十分注重仪器的正确摆放,平时会将试验场景忠实地描绘出来。拉瓦锡先生论文和著作中的实验插图,都是她完成的。大致在年拉瓦锡才真正组建自己的科研团队,有了几位男助手,在此之前至少玛丽独自担任了多年的实验助手和秘书的角色。(参见:《科学》年第5期)科学实验是否具有独立的生命(相应的,是否应该分享科学发现的荣誉),是这一单元将要讨论的问题。(1)理论 实验室生活:科学事实的建构过程[法]拉图尔_第二、四章 帝國的醫師:萬巴德與英國熱帶醫學的創建李尚仁_第四、五章 (2)实践 杨振宁、李政道为中国人第一次摘得了诺贝尔自然科学奖桂冠,有力地改变了中国人觉得自己不如人的自卑心理,大大提高了中国人的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但用实验证实杨、李假说的吴健雄未能同时获奖,令国人颇觉遗憾。但实际上,三组科学家的实验殊途同归,同时完成,并于同一天将实验报告寄达《物理评论》……吴健雄未获诺贝尔奖,并非由于诺贝尔奖评委会“偏重理论方面”和搞“性别歧视”,而是由于其实验的原创性价值不高。(参见:《科学学研究》年第9期)讨论问题:相应地,穆利斯(KaryB.Mullis)是否应该独享诺贝尔奖,拉克斯(Lacks)家族是否应该/在多大程度上分享科学发现的荣誉/利益? HBO故事片:永生的海拉.TheImmortalLifeofHenriettaLacks() PCR传奇:一个生物技术的故事[法]保罗·拉比诺 .事实,还是建构(月18日、月25日)4月2日下午,清华大学化工系大二学生王润佳惊讶地发现,百度百科词条中对PX的描述竟是“剧毒”……清华化工系学生近10人昼夜自发捍卫PX低毒属性这一科学常识,PX词条6天内被反复修改6次。4月4日,百度百科上“PX”词条最终被锁定在“低毒化合物”的准确描述上……对此,同样参与了“词条保卫战”的清华大学化工系学生张睿表示:“关于胜利,我觉得就是尊重科学尊重事实的结果吧……”(参见:《人民日报》年4月14日第20版)科学是否总是站在事实的一边,是这一单元将要讨论的问题。(1)理论: 利维坦与空气泵:霍布斯、玻意耳与实验生活[美]史蒂文·夏平,西蒙·谢弗_第一~三、七~八章 社會世界、行動者網絡與爭議:以膽固醇、飲食中脂肪與心臟病為例KarinGarrety(科技渴望社会第八章) (2)实践: 联合国大会正在美国纽约举行,16岁的瑞典青少年气候活动家格丽塔·桑伯格出席联大全球气候行动峰会并发表了充满激情的演讲……她指责说:“你们用空洞的话偷走了我的梦想和童年。人类在受苦,在面临死亡。整个生态系统也在崩溃。我们正处于一场大规模灭绝的开端,你所能谈论的只有金钱和经济长盛不衰的神话。”(参见:中国日报网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ninganzx.com/nasly/6921.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