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狼山”这个地名,透着狰狞,使人望而生畏。明眼人一看便知,这是当地人起的地名,与文人无关。文人起地名,文绉绉的,颇具诗情画意。在文人看来,即便是再普通不过的地方,只要有了文雅的地名,也会顿生风光。凡是不雅的地名,文人便想方设法改了它。于是,“狼山”被改为“琅山”。琅者,美玉也。一个原本野狼出没的所在,顿时变成了令人向往的好地方。 “狼山”改为“琅山”的时间,从出土的墓志中可以看出蛛丝马迹。石景山区地名办公室编辑的《地名报》第一期报道:“今年(年)7月21日,我地名学会会员任庆龄在地名考证中,于琅山东麓农民新建宅区内,发现一块弃于泥土中的明代墓志,并立即汇报有关部门。我学会派人会同文物部门前往,并追回银簪、金大定通宝等文物。经考,此圹墓志系明景泰三年锦衣卫百户蒋兴之墓。”报道所说的蒋兴墓志,其全称为《昭信校尉锦衣卫百户蒋公墓志铭》,墓志说:“景泰三年()正月二十有八日,锦衣卫百户蒋兴没于正寝”。墓志接着说:“以是年三月十三日,葬宛平县狼山村之原”。从墓志可知,当时狼山附近,已形成村落,名叫“狼山村”。从地名命名的规律分析,“狼山村”显然因“狼山”而得名。 二十八年之后,也就是成化十六年(),石驸马去世,葬于狼山。《明故驸马都尉石公墓志铭》中,有“葬于宛平县玉河乡琅山”的句子,说明成化年间,已由“狼山”改为“琅山”。 有趣的是,成化以后,琅山村出土的墓志,称葬地为“翠微山”。试举两例。一例是《明故锦衣卫指挥使游公墓志铭》,墓志中说:游公以“隆庆三年()二月二十八日卒”,墓志接着说:“以本年四月十二日,葬翠微山之阳”。另一例是《宁安大长公主圹志》,圹志说:宁安公主于“万历丁未()闰六月十二日薨逝”。圹志接着说:“以戊申()三月初十日,奉敕(与驸马李和)合葬于翠微山之原”。显然,这里所说的“翠微山”,是广义的翠微山,它包括八大处、模式口、双泉山一带所有的山。 到了清代,金顶山的东麓和西麓,都有过礼王坟(地图上讹为李王坟,应予更正)。东麓在雍正年间葬有康亲王崇安,俗称东王坟。西麓埋葬着礼亲王永恩,俗称西王坟。可能是礼王府的主人觉得狼山、琅山、翠微山的名字都不够响亮,建议改称金顶山,得到当时政府的批准,于是这里出现了金顶山的地名。 “金顶山”命名之后,世居琅山村的居民似乎不买账,还是热衷于“琅山”这个地名。久而久之,约定俗成,金顶山以山梁为界,山之阳称金顶山,山之阴称琅山。 行文至此,读者也许会问:金顶山究竟在哪里?金顶山是座孤零零的山,海拔.5米。山体由砂、页岩组成,基岩祼露,风化严重,土质贫瘠,植被稀疏。山呈“丫”字形,三个山脊分别向南、东和西北延伸,形成三个海拔为.9米、.2米和米的矮峰。山之北有琅山村、东有琅山苗圃,南为地铁苹果园站,西为模式口村。 琅山村影像摄影:幸福老货 本文作者:双塔邨人(李新乐) 李新乐老师为北京石景山区政协特约文史委员、北京史地民俗学会研究员。是北京及石景山文史、历史、碑文专家。 《石景山杂谈》征集石景山区实事杂谈、热点消息等多方面投稿,头条录用会给予相应奖励哦~~投稿邮箱:shijingshanzatan .北京中科医院爆光庆国庆中科白癜风预约就诊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ninganzx.com/nasrk/1787.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