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宋代,香山县永宁乡(小榄)地图 古时,小榄是散落在珠江口的几个小岛屿。秦、汉时期,大榄、小榄隶属南海郡。到了隋、唐时期,又属南海县管辖,被称为永宁乡潮居里。因为辖区内有个小山丘,形状好似橄榄,故而得名。迄今为止,最早记载小榄村地理位置的《广州图经》(宋代) 南宋绍兴二十二年即是年,香山立县,永宁乡潮居里改称为宁安乡。包括有大榄、小榄。南宋咸淳年间,珠玑巷有部分难民逃至今小榄一带。时值秋高气爽,渔民见这里土地肥沃,气候温和,黄菊遍野,认为是上天赐予的福地,于是在这片黄花盛开的地方开村垦荒,建立家园,逐渐繁衍。因为这段历史,菊花在小榄成为一种图腾和象征。年拍摄的小榄高文阁塔现已不复存在矮文阁塔(年)曾和高文阁塔遥相呼应远眺凤山和飞驼岭(年) 半边榄(拍于年) 明洪武十四年,宁安乡改称“大榄都”,辖大榄、小榄两村。清道光之后,易名为“榄都”,光绪时期,又称榄镇。明洪武二十七年,大、小两榄都有军队进驻屯田,并垦荒种植,逐渐扩大了耕地面积。随着沧桑易貌、人口繁衍,居民逐渐迁居小榄,形成圩市。 年拍摄的小榄沙口海一带的田园风光 小榄镇圆峰山及周边乡村风貌(年拍摄) 清康熙三至八年,朝廷实行海禁迁界,大榄的人开始大迁徙。年夏天,西江水患,小榄永宁一带一片泽国 小榄沙口海码头(年) 年,永宁西岐社后街的砖瓦房 复界后,小榄仍称大榄都,人们迁回原地恢复生产和生活。清雍正三年香山司辖大榄都、古镇(时属黄旗都)、海洲政务。年,在高文塔上俯瞰小榄 年埒西蕉林 清乾隆初年,古镇曾划入大榄都管辖。清嘉庆七年,大榄都的大榄、小榄两村又被称为榄乡。清道光七年(年),古镇复属黄旗都。大榄都改名为榄都。小榄曾是梦里水乡——下基涌(年) 年,居民的蚝壳墙 清光绪元年(年),古镇、曹步两乡并入大榄都。清光绪六年,榄都称为榄镇(小榄部分称榄乡)。因为榄乡山明水秀,小桥流水悠悠,又有“榄山”、“榄溪”雅号,又因为小榄人爱菊,俗称“小柴桑”。年,小榄泰宁涌沿岸的风景 年,小榄深涌河道,船只穿梭往来 明代中叶,小榄已出现家庭手工业雏形,工商业成行成市,是香山县西北部经济繁荣的墟市。桑市蚕丝交易人丁兴旺,杂货、谷物、蔬菜等,应有尽有。小榄竹织手工业(年摄) 人民公社时期的小榄刺绣 清康熙年间,小榄更有“天下第二名乡”的美誉。小榄又有菊城之称。因为小榄人喜爱养菊、赏菊,且每年有举办菊花欣赏会的传统,“菊城”就是这样来的。原来的九洲基路() 繁忙的河道(年) 小桥流水人家(年) 小榄爱菊之风盛行于明代。据《两榄风景地势图说》一文,就有赞美之句:“五松六路三丫水,一洞梅花十二桥,岁岁菊花看不尽,诗坛酌酒赏花村”。这说明了小榄人很早之前,就有赏菊、种菊的习惯。清嘉庆甲戌年就是年,小榄举办了第一届菊花大会。之后,每隔60年举办一届大型的菊花盛会。年.菊花会 (编辑:汤翩翩,图片来源:小榄镇志。本文版权属中山发布,欢迎网友分享转发,早期白癜风症状图片为白癜风患者健康保驾护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