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1/7/16来源:本站原创作者:佚名

桃源诗刊

总第期

◎血染东京城李根淑

朱宏启

年4月的一天夜晚,风在哭泣,雨在悲咽,一个被日军折磨得遍体鳞伤、衣衫破碎的青年妇女,在宁安县东京城郊外,在日本宪兵队的枪声中倒下去了。她就是共产党员、东北抗日联军第四军宣传部长兼妇女会主任李根淑。

李根淑,原名李槿淑。年生于朝鲜庆尚北道礼川郡一个农民家庭。这时,朝鲜已沦为日本的殖民地。她祖父不甘心忍受亡国之苦,领着全家老小逃到中国的东北。他们先后逃荒吉林省通化县、黑龙江省海林县,年搬迁到宁安县东京城镇于家屯。这时李根淑在村里小学校里受到进步老师的教育,不久就参加了秘密的共产主义少年先锋队(简称少先队)。她逐渐知道了朝鲜民族被日本法西斯侵略,知道了应该起来革命,争取民族解放的道理。李根淑能歌善舞,参加少先队后,在成年人的帮助下,李根淑用唱歌、跳舞等形式宣传反对日本等道理,还经常在成年人的带领下参加散发传单、张贴标语等反日活动,宣传反日思想。年,李根淑在宁安县团组织的教育下,加入了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年,李根淑来到了中共宁安县委所在地花脸沟。在花脸沟,她结识了共产党员朴凤南,并逐渐受到朴凤南革命思想的影响,开始投入到农民运动和妇女运动中。她和同志们一起,通过办夜校、讲演、等开展反抗日本侵略者的宣传。

九一八事变爆发后,东北沦陷。李根淑继续积极投身到抗日斗争中,成为宁安抗日斗争中的骨干,并加入中国共产党。中共宁安中心县委迁移到穆棱,改名为中共绥宁中心县委。朴凤南任中共绥宁中心县委委员、组织部长,李根淑任中共绥宁中心县委妇运部委员。7月下旬,李根淑升任中共绥宁中心县委委员。

年9月,中共绥宁中心县委在下城子召开第四次常委会议。为加强党对密山抗日斗争的领导,会议决定组建中共密山区委。11月,根据中共绥宁中心县委第四次常委会议精神,中共绥宁中心县委派中共党员朴凤南、李根淑、金佰万、金镇浩等人组成假家庭到密山居住,组织和推动密山的抗日活动。在朴凤南、李根淑的领导下,密山党组织迅速发展壮大,党员数量增加到84人。建立中共密山县委的条件完全成熟,年10月,吉东局决定,中共密山区委改为中共密山县委,县委书记朴凤南。12月,中共密山县委成立,朴凤南任县委书记,李根淑任县委委员、妇运部部长。

中共密山县委成立后,在党组织的帮助下,在同志们的多次催促下,朴凤南、李根淑这对经受了革命斗争生死考验的革命情侣正式结成夫妻。中共密山县委成立后,积极领导密山地区的人民开展反日斗争。在中共密山县委的筹划下,年3月20日密山抗日游击队建立,队长先为张宝山,后为朱守一。密山抗日游击队是当时中共密山县委领导下的一支重要武装组织。为了加强党对密山抗日游击队的领导,到年底,中共密山县委又把密山抗日游击队改编为抗日同盟军第四军第一师第二团。这支抗日队伍后来又成为抗日联军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共密山县委在领导密山地区武装斗争的同时,还注意在斗争中发展新的党员,到年5月,密山县党员数量增加到人。

年10月下旬,中共吉东特委决定,将李延禄领导的东北人民革命军第四军和密山游击队合并,组成东北抗日同盟军第四军,李延禄任军长。为充实和加强同盟军第四军的组织领导力量,朴凤南、李根淑等调到同盟军第四军。朴凤南任同盟军第四军党委委员、组织部长,李根淑任同盟军第四军党委委员兼宣传处处长、妇女主任。

年,李延禄曾在《北方文学》杂志第三期上发表《忆李槿淑同志》一文中写道:李根淑同志,是个朝鲜族姑娘,中等身材,黑黑的大眼睛,略高的颧骨和丰健而微黄的脸膛相陪衬,具备着普通朝鲜族人的特点,但是满口流利的汉话和她平时喜欢穿着的汉族服装,乍一看,绝不会以为她是个朝鲜族的姑娘。平时工作中总是精力充沛,热情洋溢,不知道什么叫累。行军时和男同志一样爬山涉水,军队停下来她便笑着对女同志们说:“又到地方了。”话不用多说,谁都懂她的意思。好像她们事先商量好了一样,先把自己的马拴好,有的人去担水,有的人去铡草,有人帮助男同志们集中马匹。在这种情况下,我们的马往往都是被她们“抢”走了。有时候男同志们硬要她们去休息,告诉她们把马交到队里统一管起来就行了,李根淑便绷着脸说:“我们也不是闺中小姐,你们看不起女同志呀!”然后在一片笑声中,和男同志一起,安营扎寨,一片欢笑。

这些事情安顿下之后,她便去召开驻地的妇女会议,或者是把她领到下的女兵们组织起来分开小组,到老乡家里,找那些婶子大娘、姐姐妹妹们谈心去了。说起来也奇怪,不管是年轻的还是年老的,都爱听她讲话,也许开始时还不熟悉,但用不了几分钟,她的每一句话都像一股温暖的细流偷偷地流进人民的心底。也许就是因为这个原因,在军队里很多人好长时间都认为她是个“善说六国”的汉族姑娘。通过她工作实践,证明了我们选择的这位年轻的妇女主任和宣传处长确实给四军的宣传鼓动工作和组织、教育群众的工作奠定了新的基础,成为四军的得力干部和出色的宣传鼓动家。

李槿淑同志在四军里,随时随地用她那清澈响亮的语言,唤醒着压迫的人们。她走到哪里,哪里便响起她激动心弦的声音,哪里的士兵和人民群众,便士气轩昂,哪里的敌人便在爱国士兵和人民群众的猛击下销声匿迹,以至最后灭亡。许多革命道理通过她那流利动听的话语,就像股股暖流流入老百姓的心。

年11月,东北抗日同盟军第四军收编的第五营(原是黄枪会救世军)营长王应五和几个大法师,受不了抗战的艰苦生活和战斗的生死考验,产生了动摇思想,他们还把原救世军拉出来,企图下山投降日军当汉奸。同盟军第四军党委得知了这一情况。为了争取更多的同盟者,至少说服他们不投降敌人,不攻打我们,军长李延禄等领导人多次讨论、研究,决定派李根淑去做说服教育工作。但原救世军几个当官的是信神佛的,不许和女人接触,把女人当成不吉利的象征。李根淑不顾个人安危,勇敢地接受了任务,到原救世军做说服教育工作。为了接近和进到原救世军,李根淑挑选了抗日会中的几个老年人组成“慰问队”,以同盟军第四军慰问队的名义进到原救世军后,李根淑先给他们发毛巾、香皂等慰问品,然后申明大义,历数日本侵略者侵略中国的种种罪行,从九一八日军侵占东北,讲到人民受到的种种苦难;从同盟军四军和五军协同作战,讲到许多抗日将士流血牺牲,字字铿锵有力,句句有理有据,救世军中的许多士兵被打动。李根淑还与少数动摇分子据理力争,争取和教育处在犹豫之中的大多数士兵,帮助他们认清形势。李根淑热情的抗日宣传和坚定的抗日决心,使第五营的士兵有了一些爱国思想,也激发了原救世军大多数官兵的抗日热情,他们同意重新回到同盟军第四军,和同盟军第四军一起抗日。

年3月,东北抗日同盟军第四军改编为东北抗日联军第四军。李根淑继续在抗联四军中做一些思想政治工作,随部队一起参加战斗。7月,中共党组织为了培养李根淑,派她到苏联莫斯科东方大学学习。在莫斯科东方大学,李根淑系统地学习了政治理论和军事理论,政治素质和军事素质有了很大提高。在莫斯科学习了三年后,年7月回国。回国后,由于抗联第四军的辗转战斗和多次转移,李根淑没有和抗联第四军联系上,便回到家乡宁安东京城。抗联部队在向苏联边境转移之前,中共党组织通知李根淑留在东京城做地下抗日工作。受党的指示,李根淑在东京城南大庙附近化装成汉族姑娘,继续开展地下抗日活动。一个叫丁尚文的小男孩,做她的助手,李根淑有时带他到江南江北搞秘密交通联络。

年9月的一天下午,李根淑在宁安境内的木其村活动时被东京城警察局发现并逮捕,后又被押送到东京城日本宪兵队。日军得知她是共产党员后,又是个女的,一阵狂喜,以为能从这个柔弱的女子身上打开缺口,就多次对她进行严刑拷打和审讯,威逼她供出中共地下党组织的地址、活动情况,交出中共地下党员的名单。日军用了几天的时间,用各种刑具将她折磨得死去活来、遍体鳞伤,以致身残。但李根淑始终坚贞不屈,宁死不供,回敬日军的只有一句话“我是中国人”。日军看到李根淑如此坚强,许多刑具在她身上都无济于事,又是意外,又是惊骇。日军见动用刑具无法让李根淑开口,便使出更阴险的一招:他们把李根淑释放出狱,暗中派人监视着李根淑,待李根淑和中共地下党或抗联战士接触,便乘机捕获。但李根淑识破了日军的阴谋,出狱后没有马上和中共地下党和抗联战士联系,而是回到母亲的身边,一边医治伤残,一边向周围的老百姓揭露日本帝国主义侵略中国的罪行。日军见“诱捕”也失败了,便又把李根淑逮捕入狱。日军知道李根淑不吃硬的,就用软的一套引诱她说:“只要你说出中共地下党组织的地址,交出地下党员名单,让你做大官,住洋房,坐汽车,所有的福都尽管让你享受。”面对日军的利诱,李根淑毫不动心,就像没有听见一样,闭口不言,置之不理。日军见李根淑软硬不吃,又把她的母亲抓来,以杀死她的母亲来威逼李根淑招供。但她仍然坚强不屈,年4月的一个深夜,英勇就义年仅28岁。

东北抗联第四军军长李延禄在一九六一年九月十八日,为纪念“九一八”事变三十周年,写下《李根淑同志千古》一诗:

雏风凌空破樊篱,振臂高挥反帝旗;

万马军中声浪起,士气轩昂歼劲敌。

囚门难锁英雄志,倭奴妄图诱军机;

宁为玉碎非全瓦,血染黄沙志未移。

文中资料和照片由李根淑外甥金华林教授提供

作家朱宏启采访李根淑烈士妹妹百岁老人李南祚合影

作者简介:朱宏启,现任东北史料征集编纂委员会主任,东北历史人物传记研究会会长,鸿凤历史文化研究有限公司董事长,《东北解放战争纪实》丛书编委会总编辑。

年1月7日生于吉林省汪清县。原籍山东省昌邑市。笔名鸿凤、洪峰,东北师大中文系毕业,中国人民大学近代史博士学位。中国社会科学院特邀研究员。曾任教师、秘书、编辑、记者、记者部主任、记者站站长、总编辑。代表作《东北抗日联军》、《东北抗日义勇军》、《九一八事变》、《满洲国统治》、《关东响马列传》、《满洲省委》、《东北抗日联军将领传》、《战斗在白山黑水》、《白子将军》、《图们江史话》、《吴大澂传》、《吴禄贞传》、《王德泰传》、《高福源传》、《东北抗日联军十大将领》、《东北抗日义勇军十大将领》、《中国共产党十大领袖》、《中国共产党十大军事家》、《中国工农红军十大将领》、《八路军抗日十大将领》、《新四军抗日十大将领》、《东北解放战争十大将领》、《东北解放剿匪纪实》等万字。是中国最有实力作家之一,被誉为“中国当代传记作家第一人”,“中国红色记忆领军人物”。

"齐鲁诗词(网)文化传媒"编委

:朱宏启、刘忠友、卢素兰:王书灵:管永、卢素兰、刘凤琴、孙美瑛、陈红军、陈建利、刘顺萍、孔德平管永:草原魂?创作室(内蒙)卢素兰:荆楚风?创作室(湖北)刘凤琴:长白情?创作室(吉林)孙美瑛:忆江南?创作室(江苏)陈红军:医馨园?创作室(河北)陈建利:陕北情?创作室(陕西):刘廷才(龙山愚翁)投稿须知弘扬国粹,搭建平台,展示原创,诗词歌赋,散文小说,杂谈曲辞,史记剧本,游记摄影筹,体裁不限,宣传正能量。个人专辑:体裁不限,附作者简介(字之内)及照片一张。文责自负。:十元内(含十元)为平台运行用,十元以上70%为作者稿酬,30%为平台,一周后结算,一周后赞赏不再发放。投稿投稿邮箱:

.
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ninganzx.com/nasrk/7882.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