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1/11/23来源:本站原创作者:佚名
白癜风能根冶吗 http://pf.39.net/bdfyy/bdfrczy/160317/4791307.html

近年来,渤海镇以实施乡村战略为总抓手,依托历史文化、自然风光、石板大米三大资源优势,坚持“以文促旅、以商带农、农旅结合、智慧发展”思路,走“旅游强镇、文化兴镇、农业富镇”发展之路,通过大力发展乡村旅游,使得千年古镇有了新变化,特色产业有了新亮点,发展内涵有了新拓展,成为了助推乡村振兴的新引擎。

一、以人居环境整治为抓手,优化乡村旅游生态环境。

渤海镇始终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原则,对原有资源进行开发、建设、整合和利用,充分符合现代人追求自然美、生态美的文化旅游需求。年以来,大力推进美丽乡村建设,以人居环境整治为抓手,全面推进乡村治理新模式,与此同时,村里成立了“宁安市和干苑旅游服务有限公司”,以中央壮大村级集体经济扶持资金为撬动,大力发展农业观光、度假康养、特色民宿等乡村旅游项目,全力打造乡村振兴样板。年克服疫情影响完成了玄武湖农业公园建设。年紧紧抓住承办第四届全省旅发大会的契机,在原有基础上,以现代农业、休闲康养、智慧科技为核心,借助牡丹集团、清华大学提供的科技赋能和人才支撑,采取“政府引导、村级主导、公司运营”的模式,重点打造了展现唐渤海国时期文化和建筑风格的仿上京城、展示石板大米种植历史及技艺的稻作文化展示馆,以及乡村振兴“最强大脑”——清华大学工作站、还有具有鲜明地域特色的上官民宿,实现了文化旅游与现代农业、智慧科技、商贸发展、休闲娱乐、特色民俗的有机融合,形成了集“吃住行游娱购”功能于一身的“农旅文”综合体。

通过人居环境整治,景区生态环境极大提升。大雁、中华秋沙鸭等成千上万的候鸟在此栖息,大批的游客到此观光游览,旅游收入壮大了村集体经济,也带动了稻米产业发展,提升了石板大米的品牌知名度,拓宽了销售渠道,村民的腰包越来越鼓。年全村大米销售万斤,实现产值万元,户均增收3万元。景区运营以来,共接待游客12万人次,实现村集体收入万元,带动返乡就业人员余人,人均增收元,真正实现了把绿水青山转变为了金山银山。年上官地村被评为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年被评为全国十佳美丽乡村。年渤海镇荣获全国百佳旅游目的地,镇党委书记杨成林荣获全国“乡村振兴·卓越建树”先进人物。

二、以城乡统筹发展为主线,完善乡村旅游配套设施。

根据村屯环境变优、游客增多的实际,进一步完善景区旅游配套服务设施,创新乡村民宿发展理念,探索出一条兼容性强、竞争力高、受益率大的“房屋托管”模式,创造了集体和村民双赢的良好局面。建成占地平方米,可提供餐饮住宿、度假康养、观光体验的上官民宿24处,接待能力超过人。村集体实现年增收40多万元,村民分红4万余元。同时,修建上官民宿游客服务中心、红船码头服务中心、垃圾分拣站、污水管网及污水处理站等,实现全村厕所城市化,全面完善配套设施,提升景区服务功能。同时,实施“美丽庭院”、“生态菜园”工程,实行党员干部环境卫生责任包保,全面提升民宿及周边整体环境,让游客感受家一般温暖。

三、以文旅项目打造为重点,增强乡村旅游引领作用。

借助第四届全省旅发大会召开有利契机,渤海镇举全镇之力、集全镇之智,抢抓工期、攻坚克难,进一步推进玄武湖农业公园建设,打造旅发大会精品工程,建设完成仿上京城、清华大学玄武湖稻作工坊、上官民宿等精品旅游项目。同时,不断完善玄武湖周边基础设施建设,打造以小朱家、江西、瀑布等旅游示范村为核心的特色乡村民俗游体验区。认真挖掘地域文化与历史文化,讲好渤海故事,积极做好宣传推介,不断提升渤海知名度、美誉度和影响力,形成了乡村旅游与现代农业、休闲娱乐、特色民俗为一体的综合性旅游景区。

四、以生态特色农业为支撑,夯实乡村旅游发展基础。

产业兴,乡村兴。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产业兴旺是重点。结合宁安市“农业兴市、工业立市、文旅强市”的战略部署,立足全镇实际,按照“特色产业为牵动,三产融合的特色农业文旅强镇发展思路,大力调整产业结构,科学布局。充分利用火山岩稻米及稻作文化系统入选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的机遇,进一步提升稻米产业升级。一是以江西、响水、上京、上官地为样板,探索发展智慧农业,目前已实现可溯源有机稻田亩;二是强化宣传推介,全年参加10余次全国性推介活动,在第三届国际稻米展会荣获金奖。三是积极探索销售模式,通过庄主田、认领田、插秧节、丰收节、电商直播等多种销售模式。四是发展其他特色农产品。小朱家村生态江鸭蛋、花生、地瓜享誉省内外。龙泉村、双庙子村有机韭菜远销海外。

五、以提升村民文明素养为保障,确保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

文明乡风是乡村振兴的重要内容和有力保障。发挥渤海特色文化竞争力,挖掘、保护和利用好唐渤海国文化、稻作文化、农耕文化、流头文化、渔猎文化、红色文化、满族文化、朝鲜族文化等,真正讲好讲好渤海故事、树立渤海形象、传递渤海声音,传承宝贵的文化遗产。

创新工作载体,深入开展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和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大力推动老年协会、志愿者服务队、红白理事会等村民组织加强自身建设,利用村规民约,积极传播科学健康生活方式,移风易俗、敦风化俗;开展新乡贤、美丽人家、最美宁安人、文明家庭评选活动,把守法、诚信、孝悌、睦邻、讲礼、重教等融入农村文化生活中,更好的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现出来,让文明乡风树立吹遍每一个角落。

监制:张宏宇

总监制:李世勇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ninganzx.com/nasrk/8981.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