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8/1/9来源:本站原创作者:佚名

有句话叫做“出了山海关,都是赵本山。”和大陆其他地区的人相比,东北人似乎真的自带幽默天赋,哪怕是同样的内容,经东北人的口一说出来,再带上配套的方言口音和表情,就会完美地诠释出一种喜剧效果,令人忍俊不禁。

和东北人相处过还会发现,他们的幽默纯属天生,可以随时随地即兴发挥,思维之活跃总可以给人惊喜。为什么东北人普遍幽默?首先还得从东北的地理位置以及气候说起。东北属于中国最北的地域,黑龙江北部的冬季气温可以低到零下40度,即使是最南端的辽宁,气温也普遍在零下10几度到20几度。在农业社会,到冬天大雪封山,对东北人而言,唯一能做的就是减少户外活动,屯好柴火烧热土炕,然后坐在热炕头上唠磕,反正闲着也是闲着,烟袋锅子一端,盘腿一坐,天南地北海阔天空开始“扯犊子”。

于是,在漫长的,无所事事的冬天,人们聊了上家聊下家,语言得以洗练凝华,逐渐成为东北人张口就来的日常用语,这大抵是东北人幽默的起源。

而为了省钱,人们夜晚聊天通常都不点灯,这也是东北土话中“说瞎话”“扒瞎”的来历。而黑暗在不经意间就创造了一种令人轻松的民主气氛,有点像网友发言时穿上了马甲,使得人们愈发地放松且无所禁忌,也就愈发地敢说,没有任何思想包袱,各种胡说八道,讲笑话传八卦,极大了鼓励了各种想象力。

同时,东北地广人稀的地理位置,也决定了其语言文化的一个重要特点:喜欢攀亲戚。游牧民族最大的特点是孤单,天寒地冻,在空旷的黑土地上,遇到豺狼虎豹的几率甚至比遇到人的可能性要大的多,这就导致但凡见到人就分外亲,养成了热情好客,喜欢用血缘关系来称呼彼此的习惯,没几句话就是“大兄弟”“大姐”“大哥”“大妹子”“老姑父”,顿时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拉近了不少。

东北原著民祖先包括了女真族、蒙古、满、鄂伦春、鄂温克、赫哲等少数民族,而这些少数民族有着其特有的粗犷豪放与直爽,与汉族的儒家文化截然不同。

除了原著民,东北汉人的祖先主要来自山东、河北、山西、河南及苏北、淮北等地,很多都是关内的贫苦移民后裔。在中国近代史上,清代至民国年间,大规模的华北地区农民从关内冲破封禁出关到东北地区谋生,这一移民运动就是文学作品中常常被提到的“闯关东”,而所谓的关东也叫关外,指的是山海关以东,即东北地区。

由于地理位置以及气候原因,东北在古代属于蛮荒之地,是中原地区流放罪人以及杀人越货的逃犯天堂。清朝有句话叫作“发往宁古塔给披甲人为奴”,大名鼎鼎的“宁古塔”其实不是一座塔,就在今天的黑龙江省牡丹江市西南约三十公里的宁安市。康熙朝吴振臣的《宁古塔记略》解释了宁古塔名称来历:“相传昔年有兄弟六个,各占一方。满洲称六为宁古,个为塔。其言宁古塔犹华言六个也。”

由此可见,东北汉人组成包括了流民、移民、谪戍之众,大多都单枪匹马无依无靠,即便带了家人也往往在颠沛流离之下家破人亡,妻离子散。他们中很多人文化水平不高,远离家乡后淡漠了礼义教化,逐渐无所禁忌,充满了东北话中的“敢造”精神,正如有人分析的那样,这个“造”字,本身就有“创造”的意思,言语中也往往充满了想象力,什么都敢说。

相比之下,传统儒家文化讲究“君君臣臣父父子子”“三纲五常”“长幼有序”,在这种社会等级森严的环境中,幽默感就很难得到鼓励。即便到了今天,中国大陆也依旧会有长辈训斥晚辈“开玩笑没大没小”。

有了闲心,少了规矩,多了民主气氛,再加上东北不仅仅有着闯关东的汉人带过去的家乡文化,满族等少数民族文化,同时由于地理位置的原因,东北的历史上曾经被还有着俄、日、韩、朝等外来文化的渗入,从古代的高句丽,渤海国,秦汉时期的移民迁入,契丹和女真两次入主中原,再到近现代日伪时期的殖民地,这就让东北的文化也犹如东北乱炖一般,兼容并包,独具特色,自成一体。

因此,东北人的幽默背后,其实是百般的心酸,是一种无奈的超脱,也是面对人类无法改变的恶劣自然环境,只能从心底接受的释然。

赞赏

长按







































白癜风能根治
北京看白癜风哪间医院专业

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ninganzx.com/nassms/1088.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