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1/5/4来源:本站原创作者:佚名
蒙古人土默特部的兴盛与衰亡

蒙古人土默特部是个历史悠久的部落。她不论在蒙古民族发展史上,还是16世纪的中国史上,都占有突出的历史地位。15世纪末至16世纪初,达延汗统一漠南蒙古后,将各部划分为察哈尔、喀尔喀、兀良罕、鄂尔多斯、土默特、永谢布6个万户,分属左右两翼,土默特部为右翼三万户之一。约年,达延汗亲统左翼三万户征讨右翼永谢布、鄂尔多斯部封建领主亦卜刺等,平定右翼的叛乱后,达延汗任命其三子巴尔斯·博罗特为统领右翼三万户的济农。此后,右翼三大部便成了巴尔斯·博罗特及其子孙的势力范围。巴尔斯·博罗特在位时,曾分封诸子:长子衮必里克墨尔根济农据鄂尔多斯万户之地,次子阿勒坦汗据十二土默特之大部,三子拉布克台吉据土默特之乌古新(即元慎),四子巴雅斯哈勒据永谢布之七营喀喇沁,六子博迪达喇据阿速特、永谢布,而巴尔斯·博罗特之弟阿尔斯·博罗特则仍据有多罗土默特。阿勒坦汗成为土默特部的领主即源于此。从16世纪20年代末开始,土默特部在阿勒坦汗率领下,迅速强大起来。

(正德十四)年,巴尔斯·博罗特去世。墨尔根济农、阿勒坦汗、巴雅思哈勒兄弟作为右翼三万户的领主,开始大刀阔斧地施展其政治抱负。嘉靖初年,还不足18岁的阿勒坦汗,已显示出他政治、军事方面的才能。年,兀良罕部前来攻掠,他派遣图古凯诺延等率兵反击,获得胜利。从那以后的近20年里,阿勒坦汗在辅佐其兄墨尔根济农治理右翼三部的过程中,他领有的土默特部逐渐强大起来。他与墨尔根济农率领右翼诸部南征北战,曾先后四次征讨兀良罕,两次征讨卫刺特,屡建奇勋,树立了崇高的威望。因而在他32岁时,中央汗庭博迪汗赐予他索多汗之号,成为名震长城内外的蒙古族首领。年(嘉靖二十一年)墨尔根济农去世后,阿勒坦汗成为右翼三大部的实际领袖。年,阿勒坦汗大会吉囊台吉(即诺延达喇济农)、把都台吉(即巴雅斯哈勒),戒“勿复入寇”明边。可见那时他已号令右翼诸部了。在继续削平敌对势力的过程中,阿勒坦汗将十二土默特完全置于自己的掌握之中,即将其叔父阿尔斯·博罗特领有的多罗土默特(多罗土蛮)及其三弟拉布克领有的兀慎部兼并(各部领主仍旧)。他所统辖的土默特部,不仅有强大的军队,任命了各级官长,还制定了自己的法律(即《阿勒坦汗法典》),俨然形成蒙古之内的一个政权,故而明人称之为“金国”。阿勒坦汗的基本力量是十二土默特,其领地以大青山南北为中心,东达宣化镇边外,西至乌拉山前后,甚至远至甘、青地区也有部落驻牧。

土默特部是16世纪活跃在中国北方的一支重要力量,她的政治、军事、经济、文化活动,影响极其深远。1、征讨兀良罕和卫刺特:

兀良罕部是达延汗时期的左翼三万户之一,后叛走,居漠北。16世纪前叶,该部经常偷袭右翼各部,掠夺牲畜、财产和人口。卫刺特(瓦刺)被称为西蒙古,其封建领主额色库、额森(也先)曾经弑杀大汗,篡夺汗位。16世纪初,其大酋长亦卜刺等杀害右翼济农,被达延汗击败后西逃,但时刻不忘卷土重来。因而这两个部落成为右翼的肘腋之患,墨尔根济农、阿勒坦汗多次率众对它们进行征讨。在征讨兀良罕的各次战役中,以年那次的战果最著。此役是左右翼的联合行动,而以右翼为主力。这是决定性的一役,《明实录》记载阿勒坦汗“抢兀良哈,杀伤殆尽”。实际情形是,兀良罕“图类诺延、格埒巴拉特丞相、额勒都奈被迫投城”,“将其众多之民分拨至各户为奴”。凯旋后,博迪汗赐易阿勒坦“索多之号”,从此阿勒坦称汗。对卫刺特的征讨,于年给亦卜刺以歼灭性打击,使之再无力东进。

墨尔根济农去世后,阿勒坦汗继续率右翼三部征讨上述二部。约年,阿勒坦汗第三次讨伐卫刺特,将博喇海(卜儿孩)收服,并战胜希赖兀尔人。此役基本消除了来自卫刺特的威胁,因而博迪汗加封阿勒坦汗为土谢图彻辰汗。年,阿勒坦汗率众再次征伐兀良罕残部,收服莽吉尔丞相和莽海锡格津等,从而将兀良罕部彻底征服。解除后顾之忧之后,阿勒坦汗得以专力对付明朝,大力开发土默川,使土默特部在蒙古诸部中,保持了政治、经济、军事诸方面的优势。

2、同明朝从对抗到友好:蒙明之间,从年元惠宗(顺帝)退出大都之后长时间里,双方有战有和,但对峙则是主要的。墨尔根济农、阿勒坦汗当政后,继承前辈的对明政策,率右翼诸部,多次越过边墙,给明军以沉重打击。如年(嘉靖十八年)8月,阿勒坦汗率军越大同,由井坪、朔州抵雁门,破广武关,入岢岚、交城、汾州、文水、清源诸处,明军望风披靡,使明廷朝野震惊。然而,阿勒坦汗追求的并不是对明朝的攻掠。早在年前后,他就打算与明朝和睦相处,发展互市贸易。年(嘉靖二十年)7月,阿勒坦汗派遣石天爵、肯切为使,向明朝表示:“如果同意通贡互市,‘即约束其下,令边民垦田塞中,夷众牧马塞外,永不相犯’”。自此以后,直到年,阿勒坦汗几乎年年遣使,向明朝表示和好诚意,要求互市贸易,保证“东起辽东,西至甘凉,俱不入犯”。明廷则不仅严词拒绝,还多次杀害使者,并“悬赏擒斩俺答”,命令边臣“选将练兵,出边剿杀”土默特部。

在这种情况下,阿勒坦汗不得不以兵戎相见。年(嘉靖二十一年)6月,土默特部使者石天爵、满受秃、满客汉、肯切被明朝“枭示”后,阿勒坦汗率部攻至太原,一个月之内,攻破明朝州县38个,杀其游击以上将军多人。但这仅是一种手段,目的仍是通过施加军事压力,迫使明朝同意互市贸易,“庚戌之变”就是例证。年(嘉靖二十九年,庚戌)8月,阿勒坦汗亲率右翼三部大军,从古北口沿潮河川南下,沿途攻略密云、怀柔、顺义、三河诸县,而后挥军抵通州,渡白河,包围明都北京。当时,明世宗朱厚熜深居西内,张惶不知所措,而数十万勤王之师竟无一人敢战者,右翼兵攻破北京城并不是不可能的。但阿勒坦汗在得到明廷开市的允诺后,立即撤兵。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庚戌之变”。这次事变的结果是,蒙明双方达成互市协议,并在年开市贸易。但是,互市尚未结束,明世宗因耻于“城下之盟”,借口“非时开市”,召回主持互市的官员,单方面撕毁了协议,把明蒙双方再次推入战祸之中。

年(隆庆四年),由于阿勒坦汗之孙把汗那吉投明,蒙明双方以此为契机,才最终实现和平友好。年,双方达成互市协议,阿勒坦汗接受明廷的顺义王爵,包括鄂尔多斯、永谢布、喀喇沁等部的首领共63人,被授予都督同知以下官职。从此,蒙明通贡互市关系确立,长达二百余年的明蒙交战状态基本结束。蒙明贡市关系的特点,首先确认了土默特部对明朝的藩属关系,阿勒坦汗为首的右翼各部须向明廷进贡马匹、弓箭等物,并上表文(须经明朝边臣改定)。但这种藩属仅是名义上的,明朝政令不行于土默特部,阿勒坦汗除承诺不犯明边外,并不对明朝承担任何义务。其次,贡市的核心是"市",即以互市的形式,沟通蒙明经济联系。就右翼诸部而言,互市为日益增多的畜产品找到了销路。如大同、山西两处市口,年土默特部卖马匹,到年已增至匹,3年中增加一倍还多。其它畜产品如牛、羊、驴、骡和皮张、马尾等的增加更多。用这些畜产品换回必要的生产、生活用品,对发展土默特部的经济有着重要作用,这正是阿勒坦汗数十年孜孜以求互市的目的。另外,通过互市,贵族和大小首领可以从明朝得到相当数量的赏银和绸缎布匹等物,这对维持其愈来愈奢华的生活至关重要。蒙明互市的实现,开创了半个多世纪的和平友好局面,这在客观上有利于人民休养生息和边内外经济的恢复和发展。

3、开发土默川:阿勒坦汗在增强其军事实力的同时,特别
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ninganzx.com/nassms/6838.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