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1/7/23来源:本站原创作者:佚名

翠微山、永定河、模式口、承恩寺这一串串和北京九中有关的地名背后有着一个个生动鲜活的故事,本期的栏目我们邀请到了九中的程硕老师和王世宏老师为我们讲述关于这段乡土的故事。故事很长,今天我们先从翠微山开始讲起。

翠微山麓

翠微山下永定河旁

九十年代初北京九中运动会

文/程硕

图/王世宏

九中·乡土中学时来到西山脚下的这片土地,大学毕业后有幸回母校任教,几经周折又回到了这美丽可爱的地方。至今仍记,初中时曾朗诵“翠微山下,永定河畔,一颗新星卓越璀璨”。北京九中届初高中毕业生合影如今耳畔常闻“翠微山麓,永定河旁,我们的校园就在这美丽可爱的地方”。一晃十余年,当年的“翠微山”、“永定河”在脑海中早已不是简单的地名。对于一个没有长时间离开过故乡的人,理解不了何为思乡,但作为地理老师,却深知这片土地意义非凡。十年识乡土,十年懂乡情,十年化乡愁。

八十年代初北京九中五四主题活动

记得前几年上选修课开课的时候无意间问到班中有多少人知道翠微山在哪,三十余人无人能答。想起高一时自己也曾有过这样的疑问,然后利用中午的时间到图书馆中翻阅书籍寻找答案的经历。也许从那时起,便对地名还有地名背后的故事产生了兴趣,直到今天。从翠微上远眺九中金顶街北辛安及首钢百忙中抽出时间写出了《九中·乡土》一系列的文章,跟大家唠唠翠微山、永定河、模式口、承恩寺,我们就从翠微山开始吧。九中·乡土翠微山麓西山何处是翠微?有人说,北京的小西山只有两座山,北有香山,南有翠微。人们都会有希望与美好的、出名的事物联系在一起的心理,于是地名在流传的过程中往往会出现“一座名山统四方”的现象。《石景山区地名志》(以下简称《地名志》)中也提到了翠微山的范围有广义、狭义两种说法:广义者认为翠微山包括虎头山、福寿岭、蟠龙山以及平坡山、卢师山等区域,校歌中的“翠微山麓”应取翠微山的广义的范围。我认为广义翠微山的范围应远大于地名志中记载。明成化年间礼部员外谢宇至双泉寺进香,在寺后山坡上题刻翠微山三个大字,并附诗《题翠微山》。可见双泉寺后的天泰山也可算作翠微山之中。狭义翠微山指“东至八大处,西至板凳沟,南至虎头山,北至陈家沟的范围”,翠微山左有青龙山、右有虎头山,故有“青龙白虎保翠微”之说。

虎头山雄姿

翠微山早有觉山、平坡山等名。据碑文记载,明洪熙年间重修大圆通寺(今香界寺)时改为此名,《地名志》中说翠微有“佛山幽深,林木青翠之意”。都说“山不在高,有仙则名”,翠微山得名还有另一说法,即有翠微公主葬在这里,故山以公主名而名。清代官员完颜麟庆在所著的《鸿雪因缘记》中收录其《瞻明翠微公主墓》一诗,孙小力在对《帝京景物略》中翠微山一词的校注为“明宣德年间有翠微公主葬于此山,改今名”。但在参看相关文献后发现,对于翠微山来说却是“人不在贵,以山而名”。一是在明代相关史料中并没有发现有所谓的翠微公主;二是如宣德年间葬公主,则在其之前的洪熙年间此山已经改名,所以这种得名说法应该是不成立的。翠微山山麓在明代被辟为皇家陵地,那么明代确有公主葬于此山吗?《地名志》中记载至今已出土的有:英宗女广德公主、景帝女固安公主、世宗女宁安公主、穆宗女永宁公主。看来,在麟庆瞻仰时,她们就已经被称为翠微公主了。连公主的名都会被“翠微”二字统领,可见二字的魔力,周围的山自然不在话下。悠悠太行山绵延八百余里,这里是离京城最近的地方。翠微山海拔.1米,虽不高,但却是北京向西方向的第一道山。历史上许多名人登临此山,遥望不远的京城,触景生情。纳兰性德随康熙帝游览宝珠洞时写下《望海潮·宝珠洞》:“漠陵(有版本为汉陵)风雨,寒烟衰草,江山满目兴亡······几处离宫,至今童子牧羊。”看前朝陵墓荒废,离宫长满荒草,往世繁华一去不返。此情此景,词人内心何等悲凉。“······僧饭黄昏,松门凉月拂衣裳。”

宝珠洞

黄昏时分,在寺庙前端一碗斋饭,景象又是如此悠然自得。翠微山在此庇护着僧人的悠闲又见证历史风云变幻。翠微山更与众多西山、北山一道,护佑着脚下北京湾的这片土地。法海寺及永济寺远眺翠微山山间风景秀丽,名胜古迹众多,文人墨客到此游历留下佳作无数。乾隆十二年,乾隆皇帝首次来到圣感寺(今香界寺)写下:“西山至此更无山,故是以当结局处。南临平野千里余,北鲜林峦蔽太素······”的诗句。纪晓岚在读此诗后解读首句与“黄山归来不看岳”有异曲同工之妙,后人又将诗意引为“至此无山”说明西部诸山到此终止并刻于石上。至此无山或许乾隆皇帝太爱这里,首游后便决定将圣感寺修缮,易名香界寺,山门至今保留“敕建香界寺”的乾隆御笔匾额。重修后,乾隆皇帝又于乾隆十三年、十四年连续三年来到翠微山香界寺,留下多篇诗作。香戒寺乾隆御笔文人墨客除了抒发登山感慨外,有的甚至将其赋予人的品格。清代诗人龚自珍在《己亥杂诗》其九《别翠微山》中写到:“翠微山在潭柘侧,此山有情惨难别,薛荔风号义士魂,燕支土蚀佳人骨。”清代末年,龚自珍提倡变法改革,迫切希望社会中出现义士、佳人,诗人将义士魂与佳人骨赋予这座离京城最近的山,在离别时心中自是一番百感交集。

美术教师王世宏和罗飞(当年的美术课代表,古钟研究专家)在大雄宝殿前合影

如今,翠微山上眺望京城,少了红墙碧瓦,多了摩天大厦。繁华城市中,我们的校园就在这美丽可爱的地方。清初容若在山中听夜深清呗,羡慕僧人的惬意悠然。如今旁人在山麓听书声琅琅,这里的桃李芬芳也足以羡煞他们吧?从翠微上远眺九中金顶街和首钢高炉和新首钢大桥青山常在,见证多少峥嵘岁月。读书乐土,尽享地灵再添人杰。

九中历史地理教师带领学生到法海寺研学后合影

夏季北京九中的古槐

记得分享哦O(∩_∩)O

长按
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ninganzx.com/nassms/7958.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