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癜风注意什么 http://baidianfeng.39.net/a_zhiliao/160220/4773124.html说完了中央大街,我们来聊聊大东北的历史。这次行程前,我对东北的认识极其浅薄,粗通东三省地理概念,了解上世纪初东三省屈辱的历史,仅此而已。哦,还有满清入关,开启中国最后一个封建王朝,辉煌开始,耻辱结束。可是满清之前,就知之甚少。所以当我预先知道黑龙江省博物馆是有黑龙江历史的介绍时,便是雀跃。的确,博物馆从来不会让我失望。黑龙江省博物馆这里就是省博所在的博物馆广场在网络上找到一张50年代这个区域的航拍照,非常漂亮。虽然是黑白照,但看得出郁郁葱葱的林木几乎覆盖了这个区域一半的面积,中间大转盘是“喇嘛台”,也就是已消失的圣尼古拉教堂(年8月23日开始被拆除),而右下角的略呈环状的建筑就是今天我要参观的省博。50年代博物馆广场航拍图黑龙江省博物馆位于哈尔滨市中心的南岗区。它的前身是上世纪初由沙俄建立的俄罗斯商场,为巴洛克建筑风格。后来在陆续到来的俄罗斯学者的建议下,当地政府把此地变身为东省文物研究会。接着,在经历了一次次跟当地历史政治变迁相对应的变身之后,最终在年,此处被确定为黑龙江省博物馆。年,郭沫若为该馆书写了馆名。博物馆正面博物馆侧面馆内展览及藏品还是挺丰富的,而我最感兴趣的则是它的二楼展厅的基本常驻展《白山·黑水·海东青-黑龙江古代文明之光》及《俄侨博物馆》。如果你跟我一样感兴趣黑龙江的历史及上世纪初沙俄在哈尔滨的状况,那就跟着我的脚步,走进这个百年多的建筑里,领略一番吧。这个百年建筑可能是我进入过的唯一一个不见中央空调的博物馆。每个房间放着一台风机,大一些的还会有一个立式空调,但在这样的高温天气里还是会觉得闷热难耐。各展厅陈设布置、展台用料及氛围比较简单粗暴,因陋就简,让我真心为它惋惜。究竟是因为这个百年保护建筑限制了它的发展,还是当地政府机构喜欢维持这样的原汁原味,就不得而知了。展览名为《白山黑水海东青》,对白山黑水,熟悉历史的一定知道指的是长白山和黑龙江,出自元朝政治家、军事家脱脱铁木尔主持编撰的《金史·世纪》:“生女真之地有混同江、长白山。混同江亦号黑龙江,所谓‘白山黑水’是也。”这句话的意思为,女真族来自混同江、长白山地区,混同江又名黑龙江,所以称为白山黑水。大东北各族人民倚赖“黑水”黑龙江,“白山”长白山,几千年来,繁衍不断、生生不息。故而展览以此命名。至于“海东青”,容我卖个关子,会在下文叙述。走进第一个展厅,是这样一位威武的将军,一身铠甲,胯下一匹骏马,正奋蹄疾驰,预示着黑龙江的古代史应该是充满了武力、战争和宏大叙事。的确,让我们回到四千多年前,黑龙江地区,依傍着黑龙江、松花江、乌苏里江等几条大河的滋养,森林繁茂,土壤肥沃,物产丰富。除汉族以外,曾先后有肃慎、扶余、东胡、鲜卑、沃沮、挹娄、勿吉、靺鞨、女真、满族等众多民族在此繁衍生息。史学家认为,其中几个民族是同根同源的,只是对应着同时期的中原大地的汉族,对他们称呼不同而已。见下图。大东北的历史基本这样可以捋顺,但其中的民族纷争,连年征战,出现的一个个堪比秦皇汉武的英雄,伴随着一个个帝国或者政权建立形成的文化,却是需要在博物馆里慢慢寻觅端详。好,让我们采撷黑龙江这条历史长河中的几朵浪花,捡起长白山这座绵延不断群山上的几粒砂石,从中窥视一些未知吧。肃慎早期遗迹(对应汉族夏商周南北朝,约公元前年-公元7世纪)这个中国最北端的地区的主要民族就是肃慎。肃慎族经历了最初的被称为“新开流文化”的渔猎文明,到“滚兔岭文化”的城堡祭台,再至“同仁文化”的半地穴房址,慢慢从渔猎进入了畜牧业;也见证了他的后裔挹娄、勿吉、靺鞨之间的战争。肃慎早期的农耕时期遗迹,有猪猪三联玉璧,亚布力出土,距今年左右渤海国(对应中原大唐时期公元年-年)到了公元年,勿吉后裔粟末靺鞨人首领大祚荣在东牟山(今吉林敦化西南城子山山城,又说在今吉林延吉东南城子山山城或和龙西古城)建立了隶属于唐朝的第一个地方政权-渤海国,有“海东胜国”之称,大祚荣就是渤海国的开国君主。渤海国的统治范围相当于今中国东北地区东部、朝鲜半岛东北及俄罗斯远东地区的一部分。渤海国的地理位置渤海国的世系图渤海国隶属于唐朝管辖,所以它的文字、文化和行政也都参照当时的大唐。比如下图中,唐初年建都太原,称北京;在渤海国,龙泉府,即今宁安市渤海镇为它的都城,称上京。在渤海国的文物中,很多都出自上京。至于其它区域,中心南北京,就都同名不同地了。行政单位五京对照表跟唐俑相似的靺鞨石俑渤海国的文物古迹不少,在这个展厅的一角,看到了这个石灯幢的复制品(见下图),挺有意思。石灯幢也叫石浮屠,就是一个石制的灯塔。这件遗迹现存黑龙江宁安光隆寺内,是渤海政权遗留下来的著名佛教石雕艺术品。遗迹全塔高6米,用9块经过雕凿的玄武岩叠垒而成。基座为八角形,束腰上刻有唐武门。基座为莲瓣覆盆,上面立着粗壮的圆柱。柱上置一朵盛开的巨莲,撑托着八角形的灯室,灯室上覆盖着圆形尖状类似屋顶的灯罩。整个石灯雕刻别致,比例匀称,硕壮有力。可见虽然渤海国是少数民族肃慎后裔建立,但它受到大唐很大的影响,信仰佛教。石灯幢(复制品)这个渤海国上京出土的奇形怪状的兽头还是颇具肃慎民族的粗犷和野性的上京城出土的狮头金礼佛很多的佛,影响渊源深刻文字瓦显示,汉字为渤海国唯一文字玉雕鱼,鱼身上还覆盖着荷叶下面两图实为一个场景,是渤海国第三代君主大钦茂的女儿贞孝公主墓的墓壁画。唐朝苏思勖的墓壁画《乐舞图》有三部分组成,中间为舞者,左侧为五人乐队,依次弹吹竖箜篌,擣筝,筚篥,排箫,一人伴唱;右为六人乐队,依次弹奏琵琶,笙,铜钹,横笛,拍板,一人伴唱。可以看出,渤海与唐代乐舞文化的交流。公元年,唐玄宗遣使至渤海国,正式任命渤海国开国君主祚荣为渤海郡王。然后大家读一下下图最后一句,倭国名副其实。金国(公元十一世纪至十三世纪)渤海国虽然繁盛,但终究是一小国,在公元年为辽所灭。此后靺鞨七部中的黑水部自黑龙江中下游迁至渤海故地,并以女真之名见于记载。“女真”实即古“肃慎”的不同音译。随着辽国契丹人对女真人奴役的变本加厉,女真人的一支完颜部在首领完颜阿骨打的率领下,掀起反辽浪潮,建立金国,挥师南下,灭辽和北宋,入主中原。这里就要讲到海东青了(见下图)。我把文字录写一下:“画中辽代侍卫手中所持的鹰即为海东青。海东青身小而健,其飞极高,善于捕捉天鹅。五国部产海东青,以‘玉爪’最为昂贵。以海东青捕捉天鹅是契丹春季狩猎的重要内容。契丹素爱海东青,强迫女真贡奉,造成女真等民族深深结恨契丹,以致清人说‘辽金衅起海东青’”。现在各位了解本篇文字及这个展览的题目为啥叫“白山黑水海东青”了吧。所以,一个鹰引起了女真人的反抗,最终他们的民族英雄完颜阿骨打带领人民,灭辽建金。金国疆域图那么“金”这个国号的由来又是为什么呢?女真语“金”为“按出虎”,认为按出虎水(今阿什河)源于此。所以女真人以“金”为国号,他们的文明就称金源文化。金源文化是女真文化和汉文化及其他民族文化相融合的成果,在考古发掘出土的金代文物和史料记载中也得到了充分证实。金源文化为北雄南秀气象万千的中华文化增加了新的活力,让我们来看看金国的丰富多样,灵秀精致的出土文物吧。很多铜镜,金国男性尤其爱美铜镜是金国出土的大量文物之一。很多是双鱼图案,也有山水人物镜,如下图。这一面铜镜,在网络上找到它的来历:年,黑龙江省绥棱县因遭到暴雨袭击,一处墓葬被人发现。考古专家赶到之后,确定是金国贵族的陵墓。虽然是贵族,但金与辽不同,他们崇尚薄葬,一般陪葬品都不会太过丰厚。考古发掘也证实了这一点,虽然出土了一些金银器和铜钱,但总的来说价值并不高,但这面金代山水人物故事镜,却惊艳了世界。它的个头很大,直径超过了20厘米,这在金代铜镜中是非常罕见的。因为金国处于北方,铜的产区却在中国南方特别是西南。铜的用处又非常多,尤其是铸造铜钱要使用大量的铜,因此金国对铜的需求相当大,以至于曾经三次发布命令,即便是官方许可的作坊,制造的铜镜尺寸也有限制,往往很小很薄,而且还有编号。所以,我们目前看到的金代铜镜上,大多数都有铭文。然而这件金代山水人物故事镜,却没有铭文。更为特殊的是,它不仅又大又厚,而且历经近千年,出土后依然很光亮,几乎没有锈蚀,是保存最完好的金代铜镜。这说明它用料考究,完全没有局限于朝廷的命令,极有可能曾是皇家御用之物。这件铜镜最大的特点,就是它的主题纹饰。正如前面所述,金代铜镜因为用料的局限性,比较小巧,曾被人忽视。然而,它却另辟蹊径,从纹饰图案入手,走出了另外一条新路。因此,有人也认为金代铜镜是另外一个巅峰期。这面人物故事镜,更是金代铜镜的佼佼者。它分为上下两个主题,上部以山水画为背景,山脚下的农夫在辛勤耕作,山顶上两位身着长袍的官员站在繁茂的大树下,指着土地在商量着什么。这是官员参加春耕时的场景,展现了金代统治者对农耕的高度重视,也暗藏一年之计在于春的含义。双鱼铜镜比较常见前文说了,金国男性爱美,虽然一个个孔武有力,但极爱首饰配饰,其中以耳饰为多。我们来看看。花蕾型金耳饰,香坊金墓出土桃型金圈饰,香坊金墓出土金帽顶饰,香坊金墓出土金国名副其实,很多金饰文物,但展厅里更有一件镇馆之宝,见下图。铜坐龙,阿城上京会宁府出土既然是镇馆之宝,我又要好好研究一番,于是网上找到资料,摘录如下:年在黑龙江阿城金上京会宁府南城中的北段,南城村九组裴家屯一家农户,在自家挖菜窖的时候,挖出了一尊高19.6厘米、重约2.1公斤的铜坐龙。年,铜坐龙落户阿城市金上京历史博物馆。铜坐龙造型为踞坐式,以青铜材料铸造。其造型以三角形的构图弓身踞坐,尾部上翘,与云纹卷成旋状。右爪着地,左爪抬起放在一块祥云上边,并与后爪相连。龙身整体造型流畅,做工精美考究。这种坐龙区别于传统的四大龙型。它不仅出现在金代,而且在女真人后裔满族人创建的清代宫廷建筑的屋檐上以及华表上的龙型神兽,均为坐龙形态。可见金代工匠创造的坐龙这种龙型对于后代有很大的影响。铜坐龙头部微向上抬,其头部兽面、鹰嘴,嘴呈半张状。鹰嘴应该为弯钩状,但金人也许觉得勾状嘴从视觉上看用在龙身上不合适,鹰的特征过于明显,与龙身其它各部不谐调,便大胆将鹰嘴拉直,使龙嘴成为一个三角形。观者俯视这尊铜坐龙时鹰嘴的特征更为明显。女真人用鹰嘴变形作为铜坐龙的嘴,这与前面谈到的他们对海东青的崇拜有必然联系。海东青是女真人英勇顽强与智慧的象征,是他们民族精神的体现。所以在龙首龙嘴这个显要位置运用此造型。在各种龙的造型中,一般都是龙目圆睁,表现威严,而铜坐龙的眼睛则为凤眼,这是受唐代龙型的影响,铜坐龙以凤眼体现仁慈华贵并以凤眼微笑的感觉来祝愿金朝国运的兴盛。坐龙在口中有上下两对如同猛虎一样的牙齿,这是以此表现龙的威猛凶悍。根据专家考证,坐龙最初完整时口内还应该叼有一个铜珠子,也许在发掘时遗失了。铜坐龙头部中的龙鼻子造型很特殊,是人的鼻子,鼻孔朝上,显得霸气十足。年,铜坐龙被鉴定为国家一级文物后,由阿城金上京历史博物馆调拨到黑龙江省博物馆收藏,如今铜坐龙已成为黑龙江省博物馆历史文物的象征和标志。展厅中有更多的关于铜坐龙的介绍这件器物是啥?可以联系“金国男性爱美”来猜大清(-)十三世纪女真人被蒙古击败,沉寂了三百年之后又重新崛起。女真的主体部分融合其他民族称之为满族。一些边远地区的分支并未融入,分别形成了今天的赫伦,鄂温克,鄂伦春等族。年,建州女真杰出首领努尔哈赤统一女真各部,创立军政合一的八旗制度。年,努尔哈赤称汗,国号后金。年皇太极继承后金汗位,废除女真旧称,统一称之为满洲,次年在盛京(今沈阳市)称帝,改国号大清。如上便是我认识的大东北的粗浅历史。几小时走下来,已是热汗淋漓,然而还是不虚此行。现在我凭着记忆,参照照片,查阅资料,写下如上文字,着实辛苦。希望您读来还能有些收获就好。这么辛苦地写,这么辛苦地读,必须有彩蛋啦。渤海国时期叫倭国,后期叫虾夷的,冬奥会结束的今天,懂的都懂??渤海国时期叫倭国金国时期叫虾夷(图最右)本来是想把博物馆放在一篇里写,但太多内容,也写得太累。俄侨的内容也很精彩,下篇吧。goodnightirene 原创不易,欢迎赏读点赞分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