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安旧称宁古塔,是满族的发祥地之一,更是金代、清代的发祥地。 打开百科,我们一下子就找到了爱新觉罗。 爱新觉罗是清朝皇室姓氏。满语“爱新”是族名,“金”的意思。“觉罗”是姓氏,是以努尔哈赤祖先最初居住的地方“觉罗”(今黑龙江省伊兰一带)作为姓氏,发源地在宁古塔旧城东门外三里。“爱新觉罗”这一姓氏的含义是,金子般高贵神圣的觉罗族。那么到底哪是觉罗?现在的觉罗城是什么样子,我先带大家来看一下。 一棵老树,饱经沧桑。这个地方,就是觉罗城的所在地,在宁安市东北4公里处,现在的名字,叫宁安镇长江村。 这里,原来是一座古城,现在,城址仍在,但,城的样子已经消失了。只有这棵老树,见证着时代的变迁。 民国版《宁安县志》记载:“觉罗城——城在县城东北八里许,近觉罗村,俗名觉罗洼子,清始祖发迹处也”。宁古塔将军衙门从旧街(海林市)迁到这里已有年的历史了。在迁到这里之前,这一带沿着牡丹江就有许多先人们留下的遗址和城址,其中觉罗城就是典型的一例。许多流人的文献中曾专门记载过“觉罗城”。而宁古塔这个名字,是满语“六个居址”的意思,而六个居址当中,就有觉罗城。 觉罗城是什么时期的古城呢? 八年前的夏天,宁安镇长江村一位张姓农民在为承包田锄草铲地时,无意中发现了一枚金代铜印,印文为方形九叠篆字“勾当公事之印”,边宽5.7cm×5.6cm,基本近似于正方形,侧面有“勾当公事之印”的注释,背面有“贞佑五年、月、日,行六部造”字样。贞佑为金宣宗完颜珣的年号,而“贞佑五年”为公元年,农历丁丑。这枚“勾当公事之印”的发现,证明了此处至少为金代的城池。 今天早上,我们遇到了八十一岁的薛姓老人,他跟我们说,这地方老名叫浇龙洼子,当年,有一条龙从天上落下来,当地老百姓都取来盛水的工具,往龙身上浇水,龙又有了精神,飞到天上去了。 他还告诉我们,前面这片地就是觉罗城。细看其地势,东临牡丹江,金代称呼(虎)尔哈河,明清时称穆丹乌拉,后称牡丹江。觉罗城就在这牡丹江的拐弯处,江对岸是大山,当地人称其为“勃利哈达”,勃利应为满语,可译为“碗豆”之意,又译为“幸福”、“吉利”之意,而哈达则可译为山崖之意。这里隔江北望是温春,满语“兴额里温车根”可译为老鼠尾巴山。牡丹江水始终沿着这两座山的山脚下而行,而且拐弯的角度很大,几乎成了直角。觉罗城所在之地地处江边,平时得益于江水,农耕收获很丰富,但也常受水气,每隔几年牡丹江发威之时,觉罗城周围的耕地大都被水淹过,唯独觉罗城这里水没有上来过,由此被当地百姓看作“风水宝地”。 据考证,清太祖努尔哈赤的六世祖猛哥贴木尔从三姓(今黑龙江省伊兰一带)南迁至觉罗城,在此居住的十年间,被任命为建州卫首领。从此,建州女真成为大清帝国的础石。努尔哈赤远祖姓夹古,是爱新(旧女真“按出虎部”)部族的远支。遂其一支都冠以觉罗。遂随部族冠姓爱新(满语:aisin,金的意思)又因其为远支,则冠以觉罗(满语goro或gioro,远支的意思)。遂称爱新觉罗?努尔哈赤。其子皇太极建国清朝,效仿汉制,取消远支大宗之分,使爱新觉罗成为一个姓氏。由于古代女真族远支宗室划分详细,遂许多姓氏就出现了觉罗的划分:伊尔根觉罗、阿颜觉罗、舒舒觉罗、葛籣觉罗、西林觉罗、通颜觉罗、扈伦(呼伦)觉罗、嘉木瑚觉罗、阿哈觉罗、伊拉拉觉罗、察拉觉罗等等。诸觉罗的前两(三)个字是地名或身份,后两个字是姓。 宁安地区,居住着三支觉罗,分别是伊尔根觉罗、舒舒觉罗和爱新觉罗,汉姓为赵。其中一支的祖坟,就在觉罗城。 年3月11日至12日,在宁安举办了爱新觉罗赵氏家族祭祖大典。其中,3月11日,在卧龙乡举办,3月12日,在宁安城区内举办。 下面是祭祖的现场。 自努尔哈赤建立后金起,到末代皇帝溥仪清朝灭亡止,后金、清朝一共存在年,经历了11代12位皇帝。在这近3个世纪中,爱新觉罗家族子孙繁衍十分迅速。但是由于居住分散在全国,寻找非常不容易,本次找到的赵氏家族,据专家考证确定为觉罗氏,但是不是爱新觉罗家族,还有待于进一步考证。 不管怎样,觉罗城在这片土地上确确实实地存在着,觉罗氏家族的血脉也在延续。 宁安市作为满清发祥地的依据十分充分,是名符其实的“龙飞胜地”。 特邀摄影:程延斌林维宁 赞赏 长按白癜风医药白癜风治的好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