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片拍摄于年。以下链接为视频,点击观看: 纪录片《祭祀的人》解说词: 谨以本片纪念宁古塔新城建立周年 神奇的土地,神秘的声音……这千百年不变的召唤,是来自血液的力量! 宁古塔,满族的发祥地,也是清朝时期的北国重镇。传说古时候有兄弟六人居住于此,“宁古塔”三个字就是满语“六个”的意思。公元年,清政府在今海林市旧街建造了宁古塔旧城,公元年迁建新城,即今宁安市区。 源远流长的历史,赋予这方水土厚重的文化底蕴。 今天的屯里乡间,人们仍然保留着祭祖的习俗。 第一节:老神树 下雪了--用当地人的话来说,这场雪是可以站住的。人们入冬就盼着一场可以站住的雪,似乎只有冰雪覆盖了大地,才是北方人的福日。 字幕:年12月4日宁安市海浪镇伊兰岗村 村口的老树下来了一位老人。86岁的关玉林一生住在伊兰岗村,他在本家族担任过大察玛,晚年专心研究满族萨满文化,人称“宁古塔最后一位老察玛”。 关姓家族满族老姓是瓜尔佳氏,属正黄旗。先祖曾随努尔哈赤征战,屡立战功。老关家人至今感谢祖先为自己选择了个好地方,他们说,伊兰岗的风水好着呢,如果我们这儿被水淹了,下游的宁安城早就没影儿了。 这场雪后,关姓家族就要祭祀村口这棵老树。他们说,这株老树是神灵的居所。 满族人认为森林山川都由神灵护佑,他们在神树上悬挂彩色布条或纸条,表示对神的敬意。 东北大地覆盖着茂密的森林,满语称之为“窝集”。伊兰岗村周围几十年前还能见到树林,如今,随着村民拓荒种田,这里只有两株树龄过百年的大树了。为了研究萨满文化,熟悉满语的关玉林老人至今还在努力学习拉丁文,有人说,他,就是老神树。 第二节:女察玛 萨满教起源于远古的狩猎文化时期,据史料记载,中国北方古代先民,都曾有与萨满教有关的原始宗教活动。祭祀时,在人神之间沟通信息的人,满族称之为察玛,意为知晓神魔者。察玛都经过严格训练,掌握并负责传授萨满神词、萨满歌舞。一些满族家族至今保留着只选用女察玛的习惯。 字幕:宁安市兰岗镇新农村 孙桂珍今年已有96岁高龄。她曾在吴氏家族中作过大察玛,并会采用民间方法治疗疾病,是远近闻名的“老神仙”。据孙桂珍家人介绍,她生性开朗,特别健谈,只是近二、三年才因岁数太大了变得不爱说话。孙桂珍87岁那年,吴氏家族记载神词的神本子突然找不到了,老人竟然凭着记忆将神本子内容写了出来。 字幕:宁安市兰岗镇小牡丹村 77岁的祖世杰五十年代学察玛,是徐氏家族年龄最长的老察玛。她身患骨癌,卧床不起多年。每年徐氏家族祭祀,族里的大察玛都要从几十里外赶到她家,请教具体事宜。 第三节:苏穆鲁氏 字幕:宁安市卧龙乡卧龙村 徐氏家族满族老姓苏穆鲁氏,属正红旗。他们将祭祀的时间定在12月10日-12月11日两天。今年祭祀活动的主要内容是培训年轻察玛。两天中由老察玛传授神词和萨满舞。 徐氏家族的神本子抄录于民国五年,本子上满是岁月斑斑的痕迹。多少年来,一代老察玛教下一代小察玛,遥远的记忆就这样以口口相传的形式保留下来。 年轻察玛都是本族中的青年女子。按照老规矩,每个人必须经过隆重的熏香仪式才能正式成为察玛。 满族人家的燃香由达紫香叶片晒干碾碎后制成,燃烧时发出一股特殊的香气。 萨满舞俗称“跳神”,这种保留着原始风貌的舞蹈体现了萨满教图腾祖先崇拜和万物有灵的宗教观念,唱词以及各种法器的运用反映出满族文化的特征。 神鼓是萨满舞中的主要法器。萨满教认为鼓是察玛的坐骑,乘之可以往返人神之间。鼓声产生着神秘感和震撼力,古往今来,俘虏了无数颗寻找寄托、崇敬先祖的心灵。 察玛腰系腰铃,族人击大鼓、扎板、铜铃等为其伴奏。神奇的交响使祭祀活动的气氛变得无比庄重虔诚。 女人们忙着教学察玛,男人们主要负责后勤工作。杀猪、祭祖,过程繁琐、活计较多,只有做好的饭菜摆上桌、端起酒杯时,人们才能松口气。 晚上,是祭“万历妈妈”的背灯祭。传说她因搭救老罕王(努尔哈赤)被杀,死时未穿衣服,熄灯祭祀是为了不使其害羞。 第四节:乌苏氏 字幕:宁安市海浪镇大牡丹村 画外音:大牡丹村坐落在牡丹江畔。传说江边的红石砬子在水中形成的倒影状如牡丹,牡丹江以及该村是否因这奇景而得名,已经无从考证了。 这里居住着满族吴姓家族。吴家人老姓乌苏氏,属宁古塔地方镶白旗。 吴家的家谱非常珍贵。史载:满族修谱的第一次高潮是在康乾盛世,吴家家谱年代久远,据推算应该有三百年以上历史。 家谱上记载着谱序、宗派、世系源流、家法家规、祭祀规则等。只是最早的家谱全由满文写就,吴家人对自己的历史已经说不清了。后期的吴氏家谱由满汉文书写,今天再续谱已经无人会写满文。家谱上的文字,印证了满族文化趋于没落。 “甩神刀”是祭祀祖先时的重要内容,通常都由大察玛主祭。老人们说,自己的老祖宗是武将,随努尔哈赤打下了江山。 察玛口中的神词今人已经不解其意,只是祖辈这样传下来,还得这样传下去。 在空气中流淌的符号并不空洞,它们仿佛深沉地讲述着古老的传奇和秘密,故事的主人公必定是位英雄! 据说这些神器也有二三百年以上的历史,文革中,吴家人把家谱和神刀藏到了隐秘之处,才使之得以保存。 吴氏家族的祭祀活动通宵达旦,有祭皇陵、祭门神、跳活猪神、跳死猪神、背灯等内容。因家族中的察玛全部为男性,跳萨满舞和演唱神词时表现出一种粗犷而野性的风格。 当黑暗降临的时候,我们仿佛随这声音一起穿越了时空隧道,回到生命最初的地方…… 字幕:我国东北部地区地处世界萨满文化流布的核心区域,满族作为信仰萨满文化的主体民族之一,为萨满文化的延续发挥了重要作用。 策划:于维新 撰稿:李祥瑞 摄像/编辑:李祥瑞李世勇 解说:邢天 宁安电视台 、4 年,宁古塔文化工作室将推出纪录片《宁古塔萨满神调》,该片的拍摄工作历时十五年,作者深入宁古塔满族各个家族,全程记录萨满祭祀、续抄家谱、文化演绎等活动,并对萨满、族人、专家学者进行访谈。影片拍摄手法严谨,注重人文精神,片中既有精细入微的细节刻画,又有天地人和的广阔视野,专家学者们的生动解读,更将深植民间的文化因子一一引爆,产生强大、耀眼的文化自信。 同时,摄制组在拍摄设备方面已跨越了几个时代:年——年使用广播级标清器材记录,年——年使用数字高清器材记录,年起使用3D拍摄器材记录,年开始使用4K电影机记录。 目前,摄制组已积累素材近5T,参与了多部省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申报片的制作。 这部一直以电影视角去观察,以电影态度去拍摄,终将以电影技术完成的纪录片已经进入最后的攻坚阶段,感谢所有支持、帮助过影片拍摄的领导、专家、朋友,相信这部属于宁古塔历史的影像志一定会画上完美句号。 宁古塔文化工作室成立于年,工作室致力于构建宁古塔人文地理影像库,拥有丰厚的影像资源和文化产品策划开发实力,可为区域软实力建设及社会各界、政宣、企宣提供强力支持。已摄制完成牡丹江镜泊湖流域自然、历史、文化、旅游资源数字高清影像数百小时,形成肃慎、渤海、宁古塔文化等多个方面的3D影像素材积累。 白癜风早期能够治愈吗治疗白癜风的有效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