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四”闯将马骏年离开天津回到东北宁安县老家。 曾经在天津、北京、上海叱咤风云的热血青年马骏,回到偏僻的牡丹江地区的宁安县,一时很不适应,他很快返回天津。这时,周恩来已经离开天津去欧洲留学,“五四”时期的同学和战友大都各奔东西,马骏感到非常失落。 上个世纪八十年代,我曾经拜访过天津“周恩来青年时代在津革命活动纪念馆”(南开学校旧址)馆长廖永武先生。廖先生是“五四”研究专家,掌握大量的天津“五四”史料。据他介绍,他曾经和邓颖超等参加过天津“五四”运动的人多次接触,对那一时期的情况有所了解。据廖先生说,年后,马骏再到天津时,曾经住在“五四”时期的老师和战友时子周家。时子周是回族,“五四”时期是天津南开学校的教师,积极投入到“五四”运动中,并以回教团体代表的身份,参加了天津各界联合会,可以说和是马骏并肩战斗的回族战友。时子周也曾和周恩来、马骏一起住了半年监狱。出狱后,为了抗议南开大学开除了周恩来、马骏等爱国学生愤然辞去南开大学的职务。那时天津的“五四”浪潮已经过去,一切又恢复了平静,时子周也在为生计忙活。马骏向往的革命洪流不再出现,马骏找不到他可发挥作用的事,一度很沮丧。马骏曾经找到还在天津直隶女子师范学校读书的邓颖超讲述了自己的苦闷。邓颖超也是“五四”时期的革命闯将,多次和马骏一起参加革命活动,马骏和周恩来一起坐监狱时,邓颖超还组织同学们要求替换马骏、周恩来坐监狱,这些举动现在看来可笑有举动,在当时可是了不起的革命义举。因为邓颖超还在读书,也帮不了马骏什么忙,马骏就离开了天津,先后到了北京、上海。这一时期有关马骏行踪的文字史料寥寥无几。直到马骏年回到宁安组织中国共产党宁安党小组,马骏才重新在熟人面前露面。也许是因为马骏当时从事是极其危险的革命活动,所以没有文字资料记载,还因为中国共产党当时还没有全国的统一组织,可记载的文字史料也无法保存。无论如何,年马骏组织了中国东北宁安党小组,说明马骏已经是一个受到党信任的中国共产党地方组织负责人了。 马骏在宁安党组织的活动,目前也找不到当时的文字史料记载,但是,从哈尔滨和吉林的党史资料中,还可以看到马骏的革命轨迹。 上个世纪初,哈尔滨有一个东华中学,这个中学的创办人邓洁民曾经是天津南开学生,和周恩来很熟。后来他去日本早稻田大学留学,又和李大钊成为同窗。邓洁民年回国,在哈尔滨开办了东华中学。年“五四”时期,邓洁忆曾经到天津活动,经周恩来介绍认识了马骏。年底马骏回到家乡,每到哈尔滨必到东华中学,有一段时间就住在邓洁民的办公室。 邓洁民的华东中学,被哈尔滨党史研究者认为是“红色交通站”。尽管邓洁民不是共产党员,但是因为他和李大钊互相信任的关系,邓洁民这里就成了中国共产党和苏联共产党交往的中转站。周恩来留学法国之前曾经来过这里,中国共产党的早期党员、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的创始人张太雷代表中国共产党赴苏联参加共产国际第三次代表大会,就是李大钊介绍张太雷先到哈尔滨找邓洁民,由邓洁民协助办理的出国赴苏联的手续。邓洁民在华东中学,曾经帮助很多中国共产党、朝鲜共产党人来往于中苏之间。 年初,已经是宁安党小组负责人的马骏来到哈尔滨,组织反对中东铁路共管的反帝爱国运动。马骏还给华东中学的学生多次讲课,宣传爱国道理。 据邓洁民的女儿邓爽回忆道:“那时关里常有人来,有一个马天安大叔,一脸黑胡子,说是刚从天津狱里放出来的,为了掩护他,我爹把东华的校长办公室隔断为二,外间办公,里间让马大叔住。他白天不大出门,多半在夜里出去。他在东华住了很长一段时间。这个马天安就是以后成为烈士的马骏同志,吉林宁安人,也是我父亲在南开的校友,年上半年和周恩来同志等一起被关在天津监狱里,在狱中留了很长的胡子,出狱后就来到东北,我父亲戏称他马大胡子。他对我的姐姐哥哥非常好,所以在他们幼小的心灵中都留下了这个大胡子马大叔的印象。我的姐姐还记起了马大叔曾经给东华学校学生、我的姨母李淑懿拟写讲演比赛稿,题目是《妇女解放与社会之关系》,足见他还参加了东华的活动。” 年4月,邓洁民代表哈尔滨市民到北京请愿,再也没有回到哈尔滨。马骏的革命活动的主要地点回到宁安。 宁安的森林资源非常丰富。当时日本人买通了当地的豪绅,想在宁安成立以日本人为主的公司,掠夺宁安的资源,引起当地群众的不满,马骏利用这一机会,在宁安戏园子召开大会,揭露日本人的阴谋,口号大家保卫家乡资源,阻止日本人开发掠夺。在马骏组织的群众的强大压力下,日本人撤销了成立公司的算盘。这是宁安人民在共产党员马骏的组织下,取得的重要胜利。 因为马骏的革命行动伤害了当地豪绅的利益,他们开始对马骏进行迫害,马骏离开了宁安,来到吉林市。这里要指出的是,马骏之所以没有到更近更方便的哈尔滨市而到了吉林市,是因为当时宁安属于吉林省管辖,而吉林市那时是吉林省会。马骏到吉林继续进行革命活动就顺理成章了。 马骏到了吉林后来到毓文中学,毓文中学的校长韩子玉是南开毕业生,教导主任李光汉更是马骏的同学,所以吉林毓文中学被称为“吉林小南开”,是吉林非常开放进步的学校。马骏被任命为毓文中学训育部主任。 马骏是一个天生的革命者,一有机会他就要进行革命工作。当他在毓文中学落下脚,立刻就开始了革命宣传和组织工作。 马骏在学校组织了一个读书会,经常在一起学习《新青年》、《向导》等宣传马克思主义的书籍。马骏还想到天津南开剧社在宣传革命中的作用,在毓文中学组织了一个剧社,他把自己和周恩来等在天津监狱和敌人做斗争的故事写成了话剧《出狱之后》上演,宣传“五四”精神。他还创作了话剧《闺月里》,把汉朝和匈奴打仗,百姓遭殃的故事编成戏剧,引起人们对军阀混战的痛恨。马骏一如在天津南开剧社一样,扮演他擅长的老妇人,他有在天津南开演剧的经验,把个受尽苦难的老妇人演的非常悲惨感人,每场演出,台下都有人泣不成声,戏剧效果非常明显。 马骏在吉林最有影响的行动是组织“吉林沪案后援会”。 年5月14日,日本人在上海杀害了中国工人顾正红,引起上海人民的强烈反抗,5月30日上海人民举行流行示威,租界地的警察竟然向人群开枪,打死4人,受伤几十人,人称“五卅惨案”,也称“沪案”。 中国共产党对这一事件极为重视,成立了“行动委员会”,由蔡和森、瞿秋白、李立三、刘少奇等组成了上海总工会,领导上海大罢工,同时口号全国各地的共产党员组织群众抗议活动。 马骏作为在东北进行秘密活动的共产党员,当仁不让地开始组织吉林声援运动。这个活动规模之大,时间之长,反映之强烈,被吉林党史部门称为“吉林历史上第一次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开展的有组织、有计划的群众反帝爱国运动。” 由于马骏在吉林已经从事一段时间革命活动,革命的火种已经播撒在革命人士心中,所以,吉林的“沪案后援”活动开展的很顺利。 据当时的历史资料记载: 6月8日晚,马骏召集吉林各个学校的代表在教育会馆小礼堂开会,商量全市的统一行动。 6月9日零晨4点,马骏又到了江南农业实验场,向在场的代表布置全市总罢课。 6月9日上午,马骏又在江南花园开会,商量成立“吉林沪案后援会”。 6月9日下午5点,马骏在省教育局开会,决定成立“吉林教育同仁申案后援会”,马骏被提名为会长。 6月10日,“吉林沪案后援会“在吉林市公共运动场成立,马骏当选为会长。大会结束后,马骏带领吉林群众开始了大游行。约多人参加了游行。 6月11日,马骏再一次带领吉林群众大游行,游行队伍包围了省议会、省公署,要求政府表态,声援上海人民的斗争。马骏的杰出组织才能,引起了政府的极度恐慌,当他们知道这次游行的总指挥,就是当年“五四“时期的学生领袖时,大骂马骏是”赤化运动的元凶“,但迫于群众游行队伍势力众大,政府没有敢对游行队伍下手镇压。 6月11日晚,马骏召集后援会开会,做出十项决议,有向社会募捐等,以支持上海死难烈士。 6月12日,马骏来到省公署,提出14日上午要在吉林丹桂茶园剧场召开“吉林沪案后援大会”,公署迫于压力不得不同意大会的召开。 6月14日吉林召开了历史上第一次由中国共产党组织的群众大会,到会群众达万人。马骏在大会上发言,代表吉林人民向政府提出十条要求:1、判处杀人凶手英国巡捕死刑;2、撤换上海英日领事并给予处分;3、英日两国登陆部队必须撤退;4、取消领事裁判权;5、优恤死亡同胞;6、收回租界地;7、取消不平等条约;8、以后此类暴行保证不再发生;9、赔偿损失;10、英日两国向中国政府正式道歉。 应该说,马骏代表吉林人民提出的十项要求,大长了中国人民的场所,灭了帝国主义的威风。会后,马骏又发挥他指挥大型游行活动的组织才能。带领上万群众进行了全市大游行。 可以看到,马骏在那一时期像一部上了发条的机器,不休息地连轴转。吉林的沪案后援工作,在马骏组织下有声有色,引起了极大的震动,在后来社会捐募活动中,连张作相、张学良都参加了义捐,可见当时的影响力有多大。 马骏在吉林沪案后援中的出色表现,有力地配合了中国共产党在全国范围的斗争,扩大了共产党在吉林的影响,为中国共产党以后在东北的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五卅运动后不久,中共中央根据马骏的表现,决定派马骏到苏联学习深造,马骏又开始了在苏联莫斯科中山大学的学习和斗争。 李龙吟赞赏 人赞赏 长按患有白癜风要如何治疗北京治疗白癜风哪个医院较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