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0/8/17来源:本站原创作者:佚名

———视听文山———

新闻速递

海量视频

富宁县扶贫蹲点第三天,驱车三个小时,我们来到了富宁县木杠村委会,整个村委会除了一个正在修喇叭的工人外,空无一人。打电话一问,才知道大家都去查看今年刚种的百香果长势了。

果然,我们在离村委会一公里左右的百香果种植基地找到了我们的老朋友——木杠村党支部书记农宁安。今年三月份,他作为基层人大代表,参加全国两会回来之后,我们曾有过一面之缘,当时他就如何向群众传达"两会"精神,接受了我们的采访。我今天再次来找他,却是因为“钱”的事情。

“这里是我试种的一亩本地改良品种巨无霸百香果,现在长势很好,已经开始打花苞了,再过一个月果子就会长得像吃饭的小碗那么大。”农宁安一边修枝一边满怀信心地向我们介绍。虽然只有一亩,但是农宁安一有空就会来转转,精心养护,因为果苗可是他好不容易“抢”来的。“今年我去县上争取来的,本来我们木杠没有试种点,争取来一亩,看看种出来的果品怎么样。”

农宁安说话很快,像机关枪似的,越说越激动。他介绍,百香果是他们村下一步准备重点发展的产业,因为百香果适合当地气候,并且好成活、好管理,市场价格比较稳定。

除了这亩巨无霸百香果,他还试种了一个从福建带回来的百香果精品品种——黄金百香果,目前正在育苗,准备大面积试种在麻栗树丛中,主打生态、绿色品牌,只要果子品质好,就准备在全村大面积推开。他还悄悄地告诉我,因为他们村有源源不断的天然有机肥提供养料作为支撑,他才有信心把百香果做大做强。当我问他这个天然有机肥是什么的时候,他只是神秘的一笑,并没有回答我。

既然百香果是新推的产业,那么以前的产业是什么?我提出疑问后,农宁安一边把我带到几个黑色的大棚前,一边滔滔不绝地给我介绍:“现在我们村大部分村民主要种植的是巴西菇,最少的人家有一个大棚,多点的有七八个大棚,每个大棚一年最多的有三万多块的收入。”

年,在一次外出时,他偶然发现了巴西菇种植产业不仅收益好,而且可以解决他们村里的一个大难题,于是他辗转联系文山马塘的一个种植基地,准备引进,基地老板另给他介绍了巴西菇种植老板胡发凯,但是胡老板已经在富宁县新华镇找到合适的种植地,对农宁安提出的想法,人家并没有放在心上。农宁安就软磨硬泡、生拉硬拽,硬是把胡老板拉到了木杠村了解木杠种植巴西菇的优势,并提供了基地、住宿、电网、水网等一系列优惠的条件,不懈的努力终于有了回报,巴西菇种植落地木杠村。“第一年我们种植了27亩,带领7家档卡户一起种,年底就有4家脱贫了,第二年我们就推开到50亩的面积,当年年底剩余的3家档卡户全部脱贫。”

农宁安带我们到了大棚里面,一个大棚将近有一亩的面积,共6层菌床,今年的巴西菇刚刚开始生长,有的已经可以采摘。“一年可以采6次菇,每一次的产量在一吨左右,我们和胡老板签订了保底价回收协议,均以8.5元每公斤的价格回收。”我提出疑问“采摘的巴西菇是要拉到县城里回收吗?”农宁安直摇头,“胡老板在我们村上设立了打工点,鲜菇采摘了直接送去称重,烘干包装。”

说话间就来了他说的烘干点,碰巧遇上了来交菇的村民赵彩英,今天她家采摘了34公斤巴西菇。她说她家种了五个棚,去年就收入了四五万元,今年六月以来已经采了近公斤鲜菇,说到这,她笑得合不拢嘴。

胡老板打开烘干机器给我们看,一朵朵金灿灿的巴西菇在这里华丽变身,成为了大城市趋之若鹜的食材。

农宁安给我们算了算经济账,每亩巴西菇种植需要20吨甘蔗渣和10吨干牛粪配成菌床料,每年要换一次料,每次换料后就会产生30吨有机肥。“这个有机肥就是刚才你问的天然有机肥了,年的时候,村民换料就把换下来的有机肥随意堆放在田间地头,来年种玉米发现长势非常好,我们就把这些有机肥用来做种植产业的肥料了,解决了废料无处堆放的问题。”听到这里,我心里非常纳闷,每亩需要10吨干牛粪,今年他们村的巴西菇种植已经超过了50亩,这吨牛粪又是从哪里找来的呢?远处的牛叫声为我带来了答案。

农宁安告诉我说,早在年,木杠村通过招商引资建设了富宁好伙伴肉牛养殖合作社,采取“党组织+农户+合作社”的产业化经营模式,养殖了头母牛,圈养八个月后,分发到了农户手中养殖,合作社统一免费病情防疫、配种等工作,所产下的小牛,喂足一年后由合作社按市场价进行回收,所得75%归农户所有,20%归合作社所有,5%归村集体经济所有。一头小牛大约斤左右,按每户2头小牛计算,根据市场价格,每年社员可增收至少10元,合作社增收4元,村集体经济增收元。

农宁安还特别强调:“有四户建档立卡户参与养殖,合作社和我们村委会都不要分成,所有产出全部都归档卡户所有,一共带动了我们村近40户人家养牛,最多的人家现在已经养了三四十头牛。”正是因为养牛规模的不断扩大,大量的牛粪如何处理,成为了木杠村当时急需解决的问题,这也是农宁安为什么要软磨硬泡、生拉硬拽也要把巴西菇项目引进木杠村的主要原因。

说到这里,木杠村的产业发展思路已经非常明了了,通过养殖业发展种植业,种植业再反哺养殖业,环环相扣,齐头并进。正是因为这样的发展,木杠村原本96户建档立卡户,如今仅剩7户因为特殊原因未脱贫。

木杠村能有今天的发展,离不开农宁安敏锐的市场触觉、清晰的发展思路和不达目的不罢休的坚定信念。这次采访即将结束时,农宁安信心满满的说:“下次你们再来时,木杠村的空气里一定都是百香果的香味,那时候我们不单卖鲜果,还将和猫哆哩这些公司谈合作,找好销路,时机成熟,还要发展百香果果汁加工,利用高铁这些交通优势,把我们的百香果品牌打出去。”

让市场来找产品,而不是用产品将就市场,是农宁安一直和我们强调的,我们也期待着百香果香气飘满木杠村的那一天。

长按
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ninganzx.com/naszx/4473.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