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稿:萧山经济技术开发区 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疫”中 不同岗位的人都在用行动守候自己的家园 在这些坚定的身影中 有一群人 他们行走在各个社区、卡口 用最朴素的语言 把防疫知识带进千家万户 用最坚实的脚步 织密基层防疫的安全网 一个口罩就是他们的全部防疫装备 他们从来不是最美逆行者 因为他们永远在第一线 他们就是基层工作人员 投促局的“铿锵玫瑰” 疫情爆发后,萧山区和开发区范围内医疗和防护物资严重短缺,投促局易海平放弃休息,即使是元宵节也在单位全力协调海外医院一线奇缺的医疗海外捐赠物资运回萧山。 截至到2月8日,共征集到医用口罩余只、高浓度1:消毒液3吨、额温枪30只、呼吸防护面罩件,医院一线医护人员急需的3M、杜邦、霍尼韦尔等进口生物防护服0多套。"从大年三十到正月十五" 疫情爆发后不久,开发区疫情防控小组年逾50的朱立新收到了在外地读书的女儿邮寄给他的2包口罩,内心倍感欣慰。女儿在外地读大学,难得过年的时候回来,今年却无法陪伴女儿。从大年三十开始到正月十五,他放弃了与女儿团聚的时间,放弃了与在楼塔的老母亲过年的时间,一直坚守在巡查一线,每天巡查15个小区,检查22个卡口,每天工作超12个小时,一丝不苟的指导督查每个小区的疫情防控工作,帮助解决社区、小区遇见的实际困难。到了夜里还送因交通不便无法回家的同事回家,送完同事每次回家都是深夜11点多了。"我是一名转业军人" “我是一名转业军人,在部队的时候参与过救灾工作,有经验有能力,再加上我是一名共产党员,就应该冲在一线贡献自己一份力量。”作为一名转业34年的军人,陈尧良第一时间冲向防疫一线,与社区和物业人员打成一片,每天不辞辛劳地进行入户检查,对居家隔离的人员进行安抚、做好他们的心理建设工作。还有三年就将退休的他,表现出来的精气神值得大家学习。"父母尚且,我更应如此" “我的力量虽然很微小,但一定要做点什么。”赵越是党政办一名党员,提前接到通知后立刻投身到防控抗疫第一线。连日来,他一直奋战在防控疫情一线。这些天来已排查出租户余户,对来自温州、台州、湖北等地的人员做好管控工作,核查线索。同时做好测量体温、发动宣传、统计数据、对出入人员的做好信息登记等工作……他说:“我的父母亲都是退休医生,他们尚且都在防疫一线,我更应如此。”"24小时咨询热线" 面对开发区企业数量多、情况杂,但要求高、人手少的现状,经济运行科蒋琰和科室人员毅然承担起了工业企业最多的桥南片区的防疫任务,桥南共有用地企业家,出租企业余家。每天她带着科里同志到企业进行巡查。对已开工的物资保障企业,她细致督查防控措施,做到不留死角、不出漏洞;对有留守人员但未开工的企业,她深入人员密集的宿舍,耐心细致地指导企业做好防控措施;对于有些不理解,急于想复工的企业老板,她不厌其烦打电话,一而再再而三地上门做工作,陆续共劝停了12家即将复工的企业。为保证对疫情的实时防控,她将个人手机号码作为24小时咨询热线,有时饭都顾不上吃就要解决企业提出的各种问题至深夜。并帮助企业购买了50只测温仪器、2万只口罩、30箱消毒液。每日排摸家/次 安环科瞿力斌自1月23日接到抗击防疫工作通知后,一直投入企业疫情防控工作,没有停歇过。每日统筹协调属地企业疫情排摸家/次,并建立企业每日信息报送体系,对有关问题进行协调处置,迅速将企业疫情防控工作落实铺开。他把自己放在了工作任务最重的区域,常常上午刚排查走访完企业,下午就要参加会议汇报情况,更是要承担企业信息的每日汇总上报、开(复)工的政策引导和信访处理以及各类突发事件的报告撰写等一系列任务。他和妻子都是有防控值班任务的党员,疫情防控的严峻形势使得他们无法照顾到八个月大的宝宝,但父母非常支持他们的工作,从老家赶来帮他们带幼儿,让他们没有了后顾之忧,这才能让他一心一意在岗位上奋战。要对得起这枚党徽 “巡防队员一夜没合眼,他们太辛苦了,早点去交接。”雨天,天还灰蒙蒙,匆匆忙忙把两个孩子送到婆家以后,徐国英直接来到自己服务的市北社区疫情防控卡口,她的主要工作是对小区进出居民进行防疫知识宣传、体温测量,对出入小区的车辆和人员进行详细询问和登记,层层把关,严密管控。卡口是在路边临时搭建的雨棚,冷风呼呼地直灌进来,了解到其他露天卡口的测雨棚四面没有遮挡,她连忙热心地联系相关部门到具体点位对雨棚进行遮蔽加固。等交接班的志愿者到岗后,她又闲不住,马上回到单位加班给所有的防疫一线工作人员进行保险信息汇总,联系微医萧山中心的专业医护人员,建好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ninganzx.com/naszx/4501.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