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来源:南京日报」 “好像有人想出来……” “吼一嗓子看看,让老乡回去,村子隔离了,别乱跑,保护自己!” “让他们坚持一下,隔离快14天了,不能前功尽弃……” 这是凌晨5点,溧水区九塘村毛家圩卡点上的对话。对话人是南京水务系统的党员志愿者。 疫情汹汹见担当,众心灼灼护宁安。连日来,南京水务系统的新老党员、志愿者们一直冲锋在战疫一线,组织志愿服务50万人次,参与完成核酸检测、卡口执勤、物资保障等疫情防控任务。 下沉溧水区石湫街道九塘行政村支援疫情防控!7月30日,这一任务到达市水务局。“全体党员全部报名,没有一个‘不’字,不见一丝退缩。”市水务局相关负责人在接受采访时无比感慨。 因有确诊病例,九塘行政村毛家圩村被调整为中风险地区,毛家圩卡点承担着禁止人员出入、防止疫情扩散的重要任务,是石湫街道抗击疫情的主战场之一。“党有召唤,我就有行动。”市水务局一级调研员吕正林才从部队转业到机关不久,听说要带队到九塘村下沉支援后就第一时间组队。7月30日下午4点,第一批对口支援溧水区九塘社区毛家圩一线的10名党员组成先锋队,整装奔赴村社防疫一线;第二批8名党员也在晚上7点到达溧水防疫战场。 溧石景观大道郭塘头卡点是进入九塘村的唯一交通要道,也是隔离毛家圩疫情溢出的第一道防线。抵达当晚,党员志愿者就开赴一线,坚持“逢车必查、逢人必测”,确保不漏一车、不漏一人,24小时协同村社防疫人员,对进入九塘村的车辆、行人进行身份查询登记、体温检测和健康码核验,全力做好外来人员的文明劝返。 “我排第一天的深夜12点到第二天凌晨4点。”市水务局机关党委老党员胡建武在毛家圩交通卡点值守的第一天,就把自己排在最难熬的时间段。“把每个人的防护用品都安排好”“把党员先锋岗树起来”“每位同志把值守情况及时上报”……值守任务完成后,他一遍遍复盘每个环节,一条条寻求优化解决办法。 今年56岁的胡文杰是下沉队伍中年龄最大的,但24小时轮班制排班时他申请不需要任何照顾和优待。8月1日下午2点,一天中气温最高时分,他正在郭塘头卡点值守,“你是本村的么?”“健康码有么?”……卡口执勤程序标准宛如军事化。 老党员如此“较真”,新生代也毫无退缩。“大爷,这边这边!来,慢点儿,小心脚下……”在鼓楼区西城岚湾社区核酸检测点,“90后”党员杨妍雯一边搀扶着居民往登记处走,一边嘴里念念有词。她独自一人在南京生活,因为防汛已经两个多月没有回家和父母团聚。她说,前一晚和父母视频说要到社区帮忙进行核酸检测,父母有点担心,但更多的还是鼓励,尤其是父亲那句“年轻人,又是共产党员,就要多干点,也要保护好自己”,让她更加义无反顾。 水务人的战疫一线,“舍小家、顾大家”“轻伤不下火线”等得到了最生动的诠释。市滁河河道管理处的王晓娟接到单位通知,下午要赶到浦口检测点服务一线,而此时她的爱人已经去了社区检测点担任志愿者。她没有丝毫犹豫,立刻把孩子送到邻居家,自己冒雨赶到指定检测点,一直忙到次日凌晨两点才将孩子接回。浦口区珠江小学检测点负责人、市长江河道管理处副主任孔祥钢,在紧张有序安排志愿者工作时,突然一阵大风刮倒了一把椅子,重重砸在他的脚踝上。待忙完一天的工作撩开裤脚,他才发现脚踝已肿胀,鲜血已经凝固。可第二天一早,他又准时出现在检测点上。 “使命在肩,我们必须勇往直前。”市水务局相关负责人说,眼下,南京正处主汛期,在全力做好各项防汛工作的同时,该局严格守好防疫关,充分发挥党组织战斗堡垒、党员先锋模范作用,第一时间成立支援核酸检测志愿服务队,最快时间组队前往对口支援村庄。“抗击疫情,所有水务人又将抗洪精神进行了自然延展!” 南报融媒体记者顾小萍 通讯员谢莹 医院医护人员提供专业服务,送上人文关怀 50人小分队力保街道7万居民核酸采样 “放轻松不紧张!头往后仰,嘴张大,啊……”从早上6点到夜里12点,奔赴一线采样的李健和章秀,耐心地一遍又一遍对前来做核酸检测的市民说着。这两位南京医院的80后护士长,自7月20日起就奔赴社区支援核酸采样工作,至今一直全力奋战在抗疫最前沿。 8月3日是南京市第四轮部分区域核酸检测工作的最后一天,上午10点记者来到秦淮区双塘街道凤游寺社区核酸检测点,看到了身穿厚重防护服的她们。 主动“扫楼”,备好防疫香囊送上贴心关怀 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战役打响后,医院急救医学科护士长李健与内镜中心副护士长章秀火速投入抗疫最前沿。“其实不仅仅是我们,医院内所有医务人员都积极响应,主动报名要求走上抗疫、防疫第一线。”李健告诉记者。 8月3日的检测从早上6点开始,医护人员接到任务之后,很早就要准备,提前一小时集合出发前往各自社区点。穿上密不透风的防护服,三四个小时轮换一班,夜里12点结束一天的采样工作。“第二天一般都还有工作任务,所以有时候我们就会回单位简单休整几小时之后,再次投入一线。”李健告诉记者。 如何保证样本的有效性、减轻市民的不适感?除了需要医务人员的专业性,与市民沟通的人文关怀也很重要。“采样时市民确实会感到不适,医院组织了多次培训,其中困难的是很多孩子的检测。”章秀告诉记者,医护人员带上了医院的防疫香囊,用香囊缓解孩子的紧张情绪,“晚上九十点钟的时候,采样点市民不多,我们就会在街道配合指引下‘扫楼’,为社区一些行动不便的市民上门服务。” 50人小分队,力保街道7万居民核酸采样 90后徐静是一名预备党员,这次也是第一批就报名参加一线抗疫工作,一天工作下来乳胶手套里积满了汗水,连拿瓶水的力气也没有,在身边人的帮助下才喝上一口水。 而章秀夫妻俩都在医务一线,家中正在过初一暑假的孩子早就被送往老人家中,三人如今虽然在一个城市,但身处三地,只能偶尔通过视频连线缓解相思互相鼓劲。 从南京市展开全员核酸检测开始,医院的医务人员一直投入到全市各街道社区一线。单单在秦淮区的双塘街道,医院分院派出的50余名医务工作者,就全力确保街道7万人的核酸采样工作。 “8月2日是第四轮核酸检测第一天,单单凤游寺社区一天检测量就达到多人次。“医院双塘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公共卫生负责人丁雪竹,是凤游寺社区和磨盘街社区两个核酸检测点的协调统筹人,她告诉记者,在第四轮检测的两天时间内,这个50余人的医务小分队,加班加点确保前来检测的市民完成采样,“第四轮第一天因为采样市民特别多,很多已经回去休息的同事晚上依旧赶来支援。” 开通线上疏导,为一线医务提供坚实后盾 截至8月3日,南京医院累计外派志愿医护共20批近人次,分别参与南京六个区的一线抗疫、防疫工作。此外,医院还支援禄口机场、禄口镇、汤山公卫中心等近人次。其中,19名医护人员至禄口卫生社区服务中心,负责禄口13万居民的常规诊疗工作。“为禄口镇居民进行上门核酸采样,经常要坐着三轮车去。由于对地形不熟,以及道路颠簸,小车翻进路边小沟,但大家毫无怨言。”医院相关工作人员告诉记者。 “目前,对于高强度高压力之下的一线医护人员,我们展开了心理疏导。”医院相关工作人员告诉记者,“每次派出医护小组,院方都会第一时间建立 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ninganzx.com/nasdl/10693.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