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5/1来源:本站原创作者:佚名
治疗白癜风的医院哪个好 http://www.bdfyy999.com/index.html

清宣宗爱新觉罗·旻宁在位时的道光年间,其祖宗的发迹地——东北发生了一起盗墓事件。

一石工将一座墓上的封石,偷偷凿出六七十公分大小的洞,乘夜溜进去,将墓中陪葬的金银财宝等值钱东西全部盗走了。

三陵坟顶上石板被石工凿出盗洞,见箭头所指处

事发地位于今黑龙江省宁安市渤海镇境内。其事见于地方志书,民国《宁安县志》、《渤海国志长编》均有记载:“于道光年间被石工偷凿一孔,约二尺许,殉葬贵金品尽为盗去。”

后来考古发现,此墓室顶上石板确有凿出的盗洞,证明地方志记载不虚。

这座被石工盗凿开的墓,当地人称“三陵坟”,亦写作“三灵坟”,当地村子因此叫“三灵屯”。

现代考古确认,这是已从历史上消失一千多年的古渤海国王陵。

渤海国发迹地城山子山城

渤海国,是公元七世纪末在中国东北出现的一个少数民族政权,存在长达年,接受李姓唐朝册封,成为蕃国。

但后被契丹人灭国,自此国史成谜!

渤海国以靺鞨族为主体,高句丽人也占有一定比例。

靺鞨的远祖,一说是生活在今俄罗斯境内贝加尔湖附近的通古斯人。

渤海国与周围关系

通古斯,意思是“蓄猪之民”,又称“东方的人”,在中国不同时期的史籍中,有不同的叫法。

周朝时称“肃慎”,战国时称“挹娄”、南北朝时称“勿吉”,隋唐时称“靺鞨”、“渤海”,宋、元、明时称“女真”,清朝“满人”即是通古斯人后裔,满人喜欢吃猪肉就是通古斯人的风俗和传统。

大约在新石器时代末期,通古斯人中的一部分来到了中国东北地区,生活在黑龙江上中游和牡丹江、乌苏里江流域。

宋金时期女真人形象

通古斯人非常厉害,其后裔曾数度建立政权,甚至入主中原,统一中国,对中国历史的发展和走向,有过重大而又直接的影响。

渤海国建立于唐朝早期,其时高句丽国灭亡不久。

武则天当权的圣历元年(公元年),粟末靺鞨首领大祚荣在今吉林敦化西南城山子山城称“震国王”,建立政权。唐玄宗李隆基当皇帝的开元元年(公元年)册封大祚荣为“渤海郡王”,加授忽汗州都督,始以“渤海”为号。

渤海国上京龙泉府宫殿遗址

唐代宗李豫宝应元年(公元年),朝廷诏令升之为“渤海国”。

渤海国与唐朝的关系密切。《册府元龟》记载,唐宪宗李纯元和九年(公元年)元月,“渤海使高礼进等三十七人朝贡,献金银佛像各一。”

渤海国宫城遗址

其政权架构、经济制度,到都城设计,都学唐朝一套,全盛时辖五京、十五府、六十二州,成为“海东盛国”。

渤海国都城最早在旧国(东牟山),后迁到中京显德府(今吉林和龙),再迁上京龙泉府(今黑龙江宁安)。

道光年间被石工盗开的墓,就是上京龙泉府时期王陵。

曹操家族墓石室上的盗洞

在道光年间被盗后,年代东北日占期间,又被日本人盗掘,名曰“考古”。

当时主持“清理发掘”的,是日本的考古专家原田淑人。

但日本人的清理并不彻底和全面,连墓道都没有发掘,他们冲着古物去的,将墓室翻个底朝天,非常彻底,连人骨都弄走了。现在日本藏有丰富的渤海国文物,就是这么“考古”来的。

石螭首(建筑残件)

到年代,三陵坟方得到系统的调查和正规考古。

年、年当地文物部门两次对三陵坟及附近遗存进行清理、探查,发现了神道遗迹,并寻找到了与上京龙泉府联系的路径。

结合历次出土的础石、琉璃瓦、青砖、布纹瓦、三彩香炉、石狮等大批渤海国时期文物,专家确认三陵坟是渤海国贵族王陵无疑。

础石

探测发现,这里是一个陵园,由石墙砌成,园门南开,分南北两区。

墓葬区东西长约米,南北宽约米,通过物理探测,迄今已发现了5座墓。

道光年间被盗的三陵坟位于北区中部,编为“三陵1号墓”。

在1号墓偏东北约30米处,发现一座墓葬,编为“三陵2号墓”,另外还有3号墓、4号墓、5号墓。

三陵坟地貌,搭棚处为当年考古现场

年9月,黑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对2号墓进行考古发掘。

2号墓是大型石室壁画墓,整座墓由墓道、甬道、墓室三部分组成,墓向朝南。

地面上不见建筑遗迹,是一片耕地,略有凸起,最初墓上应有封土和建筑。《魏书·勿吉传》记载,他们葬俗是“冢上作屋,不令雨湿”。

三陵坟墓室

揭去耕土层,发现下面是夯土,夯土层下就是墓室。

墓室上部用一层白灰封护,墓室长约3.9米、宽约3.3米、高约2.45米。

开启墓门那天,是年9月25日。

墓门是用石块码砌起来的。移开石块后,考古队员、黑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研究馆员赵评春第一个钻了进去。

三陵坟2号墓,墓道和墓门

后来赵评春撰文记述了当时所见:由于当时正是牡丹江涨水季节,地下水位偏高,墓室内积水深至膝下,水中可以看到十余具人骨,室内璧画色泽艳丽……

2号墓从来没有被盗过,这让考古队喜出望外。

这是一座合葬墓,骼骨既有成年人的,也有儿童的。

墓室,有颜色处均是保存下来的壁画

墓室也是石块砌就,雕凿整齐;墓顶则用大块的石板封盖。

甬道开在墓室南壁中部,长约2.7米、宽约1.4米、高约1.7米。

墓室和甬道壁上、顶部、底部都抹有较厚的白灰层,然后在白灰层上作画,绘有精美的壁画和图案。

三陵坟发掘遗址

壁画内容主要是花卉和人物,墓室上部抹角叠涩藻井部分壁画全部为花卉,四壁及甬道两侧则是人物。

可惜的是,由于墓室长年遭水浸泡,壁画多已剥落,但大致姿态和服饰仍依稀可辨。

唐墓壁画,面部丰腴

四壁所画人物多为女性,面部丰腴,颇具唐风;甬道南端东西两壁所画人物为武士形象,造型生动、传神。

但让考古人员感到意外的是,2号墓从没被盗墓者光顾过,墓室内却没有发现一件随葬品——渤海国贵族施行薄葬?

三陵坟(发掘后)

联想到道光年间石工盗墓的记载,为什么1号墓能盗出金银财宝?这成了一个谜团。

在清理墓室后,年秋考古队清理斜坡墓道时,倒从填土中发现了一批物件,挖出了陶兽头、铁镞、蚌壳、兽足、陶盆、文字瓦等。这又是怎么回事情?

渤海国文物

渤海国文物

值得注意的是,在墓道南端以薄沙层垫出象征阴阳两界、天圆地方的造型,这是中原没有发现过的,应该是渤海国的葬俗。

可以说2号墓是一座“空墓”,但是,虽然墓室没有出土随葬品,2号墓仍被评为年“全国十大考古发现”之一。

凭什么?凭的是壁画,凭的是人骨,凭的是墓本身的丰富历史!

三陵2号墓壁画

专家给出的理由是:“渤海王陵区内大型石室壁画墓的发掘,为渤海史研究提供了葬俗、埋葬制度、人种、建筑、艺术、服饰、礼制等多方面的宝贵实物资料,尤其大批完整的骨骼标本的出土,对它们进行体质人类学的研究,可以确定它们的种属。这对于解决文献中对渤海统治阶级种属记载含混的问题,具有异乎寻常的重要价值。”

“异乎寻常”,说明了三陵2号墓的考古价值。

渤海国最古遗物——石灯塔

中国对渤海国王陵及2号墓的发掘,半岛上的朝鲜、韩国两国听说后,都很在意和上心,甚至连日本人也
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ninganzx.com/nasdl/9668.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