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3/18来源:本站原创作者:佚名
北京手足癣医治医院 https://m-mip.39.net/czk/mipso_8593378.html

披甲人在清朝可不是一般的军人,那是还保留有原始游牧民族习俗的游牧民族部队,而发配宁古塔与披甲人为奴也成了清朝罪犯最发怵的地方。

在清初时期披甲人特指的是帮助清朝镇守东北边境的游牧民族部队,披甲人的称呼其实来源于明朝对东北游牧民族的称呼,清太祖努尔哈赤的祖辈作为建州女真的首领世袭明朝的建州卫指挥,而在明朝就会称呼努尔哈赤的祖先所统率的建州女真士兵为披甲人。

而宁古塔从明朝开始就隶属于努尔哈赤的爱新觉罗家族所统率的建州女真所统治,在明朝万历四十四年(年),这一年也是努尔哈赤正式称帝建立后金改元天命的第一年,这一年努尔哈赤正式要与明朝对抗,他除了龙兴之地赫图阿拉之外,又派人在现今黑龙江省牡丹江市下辖海林市的松花江左岸支流海浪河南岸附近兴建了宁古塔城。

后来在康熙五年(年),权臣鳌拜又在原渤海国首都上京龙泉府的遗址上重新修建了宁古塔城,其位置位于现今牡丹江市下辖的宁安市东京城附近。

披甲人在清初时期的地位很有意思,他们实际上是驻防士兵,但是身份等级上要比一般的八旗士兵低一级,可是又比奴隶高一级,所以说好听点叫披甲人,说不好听点算是奴隶士兵。

正式建立后金之后,努尔哈赤兴建了宁古塔城,在宁古塔城兴建好之后,就需要派士兵驻防,而努尔哈赤建立的八旗士兵其实人数并不多,当时大概在十多万人左右,努尔哈赤还要和南面的大明正面作战,因此后方防守抽不出太多兵力。

而最初努尔哈赤在正式建立后金之前先是统一了女真族各部,后来又征服了一些其他的游牧民族部落,比如鄂伦春族、达斡尔族、鄂温克族等,因此努尔哈赤就以居住于黑龙江流域的野人女真为主,然后征召了一些被他征服的这些游牧民族来一同帮自己驻防宁古塔等后方地区,这些游牧民族士兵也被称为披甲人。

这些披甲人其实战斗力很强,是清朝最后的保障,在清朝入关之前,满洲贵族议会就商议过,如果入关以后打不过汉人,被汉人重新赶回关外的话,那么宁古塔等地区的披甲人就是他们的最后的保障,可以在关外继续与汉人政权对立。

虽然后来随着清朝顺利入关并统一了天下,披甲人并没有被清朝统治者撤防,而是他们及其子孙后代世代都成为要替清朝驻守宁古塔地区的人,他们也和八旗士兵一样,战时为兵平时为民,因此在清朝中后期之后,披甲人的含义也逐渐被引申成了军人的含义。

清朝对这些驻防苦寒地区的披甲人待遇十分好,由于披甲人是世袭的身份,每一名披甲人每年都会从清朝政府手中领取二十二两银子和十五石粮食,这个待遇要比一般的士兵还高得多,几乎等同于九品官的收入,也就是说养一个披甲人相当于养了一个九品官员。

而且披甲人钱是钱,粮是粮,清朝分给他们在宁古塔地区的土地收成也归他们个人所有,他们属于是享受税务豁免政策的人群,要知道东北地区当时是地广人稀,每一名披甲人都会获得朝廷赏赐的很大一块土地,而土地的收成也全都归他们所有,这样一算下来一个披甲人的收入待遇可以抵得上一个七品知县的待遇了。

也正是由于当时东北地区地广人稀,披甲人分得的土地很多,他们即便随便生育,但是也耕种不过来,所以在清朝初中期也就是顺治到乾隆时期,清朝都会把流放的犯人发配到宁古塔给披甲人为奴,这些被发配的人到那就是去替披甲人种地了。

在清朝初中期发配宁古塔与披甲人为奴成了在清朝仅次于杀头的最严重的惩罚,犯人宁可被杀头都不想去给披甲人当奴隶,不光是因为宁古塔地区的苦寒气候,还有就是在清初时期披甲人其实本身就算是奴隶士兵,给披甲人当奴隶那就相当于给奴隶当奴隶,那这个人得有多惨,尤其是披甲人多数都是没有经过文明洗礼的原生游牧民族人。

最初流放到宁古塔给披甲人为奴挺让人害怕的,毕竟这些原生的游牧民族人都十分野蛮粗暴,男人还好一些,就是受苦挨累,如果是女人到那那就惨了,她不光要要给披甲人当奴隶干活,还会受到披甲人的侵犯,那结局就惨喽。

不过随着后来被发配过去的人越来越多,其中也包括了很多的知识分子,这些知识分子到了宁古塔之后,由于他们知识渊博,因此也得到了披甲人的尊重,也由此对披甲人进行了教化,让披甲人认识到了在和平时代还是需要文化建设。

就像明末清初的文人吴兆骞在顺治时期曾被牵扯进入科场舞弊案,后来被发配到宁古塔给披甲人为奴,最初吴兆骞到宁古塔的时候十分艰苦,后来吴兆骞由于学识渊博在当地颇受披甲人尊重,之后吴兆骞与一同被流放到宁古塔的士族张缙彦、钱惟德等人组成了诗社,也是黑龙江历史上第一个诗社。

此后吴兆骞更是获得宁古塔将军巴海的赏识和器重,巴海礼聘其为师爷兼家庭教师,教育巴海的儿子们。

因此后来有一技之长和知识分子被发配到宁古塔,他们基本都受到了披甲人的礼遇和尊重,很少让他们干粗活,披甲人多是让他们从事文化教育和生产建设,所以在清朝初中期发配宁古塔给披甲人为奴,实际上算是清朝对东北地区的开发和建设。

清朝在很长时间内都对东北地区设置为军事管理区,盛京将军、吉林将军、黑龙江将军是东北三省的最高军政长官。但是最开始在清初时期只设立宁古塔总管来管理披甲人和统治区域,后来改为宁古塔将军,在康熙初期撤宁古塔将军改为黑龙江将军,由时任宁古塔将军萨布素改任首任黑龙江将军,之后宁古塔地区一直设置副都统来管理,隶属于黑龙江将军麾下。

清初时期的宁古塔总管是正三品官,后来变为黑龙江将军之后为正一品武官,直到乾隆时期才从正一品变成从一品,此后一直延续到清末。

宁古塔在清初时期,曾是中国抵抗沙俄侵略的前线阵地,披甲人为守卫中国领土抵御沙俄侵略做出了巨大贡献。

像康熙时期的巴海和萨布素都是中国历史上有名的爱国将领,他们在镇守宁古塔时不畏沙俄的火枪,为了维护中国领土完整,带领披甲人对沙俄的侵略行为进行了顽强的反击。

巴海在职期间重视黑龙江地区的发展和建设,还一面整军备武操练披甲人,提防沙俄的侵略,正是由于巴海对沙俄的警惕,不断地发展黑龙江地区的力量,才使得后来清朝取得了对沙俄的雅克萨自卫反击战的胜利。

而巴海的继任者萨布素成为首任黑龙江将军,他继承了老上司巴海对沙俄的警惕性,他一面礼遇被发配过来的汉族知识分子,通过这些汉族知识分子教化披甲人,一面又重视开垦黑龙江地区,重视经济发展建设,使得黑龙江在后来能凭借自身力量抵御沙俄侵略。

后来也是萨布素带领清军击溃了沙俄火枪队,收复了沙俄占走的中国领土雅克萨城,带领披甲人取得了雅克萨自卫反击战的胜利,最终才迫使沙俄与清朝签订了《尼布楚条约》。

因此从宁古塔披甲人的首领巴海和萨布素来说,他们都是爱国将领,也正是他们坚强的带领披甲人对抗沙俄侵略,才捍卫了中国的领土完整。如果没有清朝这些披甲人对黑龙江地区的守护,也许黑龙江地区现在就成了俄罗斯的版图。

实际上清朝的流放制度对中国东北地区和西北地区开发和建设都做出过很大的贡献,清朝初中期也就是顺治到乾隆初期流放犯人都是到宁古塔,在乾隆中期之后攻灭了准噶尔汗国,将整个新疆纳入中国版图之后,乾隆又调派了很多披甲人去驻防新疆地区。

所以这时期流放犯人逐渐又多了流放到新疆伊犁,开垦新疆地区,因此清朝的这种流放宁古塔和伊犁的制度,也牢牢地把这两片广袤地区掌控在了中国版图之中,这也是对维护中国领土完整的一大贡献。

也是后来新疆地区也驻派了披甲人,因此披甲人到后来已经不仅局限于宁古塔了,而也是在这时期,披甲人的概念开始与清初时期的原生游牧民族奴隶兵不同,披甲人的概念也在乾隆中期之后被引申为驻防边疆的军人,并非单纯指的是清初时期的披甲人概念了。

写在最后

从这些可以看出披甲人虽然在清初时期比一般八旗士兵身份略低一些,属于类似于奴隶兵似的身份,但是到了后来他们凭借对清朝的忠诚和勇敢身份地位已经和八旗士兵对等,而且清朝统治者为了答谢他们对宁古塔以及边境地区的忠诚守护,给予他们的福利待遇远比一般八旗士兵还要高。

所以披甲人在清初时期的身份属于奴隶兵,到了清朝中后期时,已经成为了对守卫国家边境的边防士兵统称,而且在清朝历史上披甲人其实为了维护中国领土完整做出了很大的贡献,因此披甲人对中国版图的贡献在历史上是不可磨灭的。


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ninganzx.com/nasly/10816.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