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好治疗痤疮医院 http://m.39.net/baidianfeng/a_8578752.html 哈尔滨供电 五常稻米香飘远 王国良孙洲同 黑土地里青苗壮,千家万户田间忙。6月18日,在黑龙江五常市安家村灯塔八队附近,电力助农惠农小分队正在为农户检查水泵运行情况。黑龙江哈尔滨供电公司通过机井通电和中心村改造工程,不断为五常稻米产区提供充沛电能。 走进五常大米主产区安家镇,绿油油的稻苗立在水田中,一片郁郁葱葱。没有了往年嘈杂的柴油机运转声,只听水田中蛙声阵阵,电动水泵安静、有力地运转着,清水不断涌向水田。 国网黑龙江哈尔滨供电公司员工组成助农惠农小分队深入五常水稻种植区,巡视电力设备运行情况、排查用电安全隐患,为当地户使用电力机井的水稻种植客户安全用电、灌溉稻田保驾护航。孙洲同摄 提起电灌溉,种植户杜维春乐得合不拢嘴,他说:“原来需要花余元灌溉的3地,现在用电灌溉仅需要.6元就能完成。” 哈尔滨供电公司通过这几年的努力,让五常地区抽水灌溉电力客户达到户,每年平均为农户减少灌溉成本约万元。 据悉,哈尔滨供电公司在近30年里,不断增加农村电网供电容量。仅年至年十年间,哈尔滨地区农村电网变电容量从89万千伏安增长至.1万千伏安,几乎翻了一番。 国网黑龙江哈尔滨供电公司员工组成助农惠农小分队深入五常水稻种植区,巡视电力设备运行情况、排查用电安全隐患,为当地户使用电力机井的水稻种植客户安全用电、灌溉稻田保驾护航。孙洲同摄 随着农村电网改造的不断进行,许多农户有了自己办稻米加工厂的条件。从前的农户摇身一变当起了老板。而从前行走在田间地头为农户提供春灌变台安装等义务服务的电力志愿者,也随着农户走进工厂,为粮食生产全产业链提供专项电力服务。 6月19日,安家镇五甘田米厂内机器轰鸣声不断,晶莹剔透的大米不断从生产线中流出。米厂老板蔡永强捧起一把刚加工出的大米,笑着跟前来了解用电需求的电力服务队打着招呼。 “随着供电容量日益充足,我在年兴建了这家米厂。在这3年当中,机器加工从来没有断过电。订单多的时候一天24小时生产,只要遇到用电问题,供电员工随叫随到。”蔡永强说。 近年来,像蔡永强家的稻米加工厂在五常地区遍地开花,五常市大、中、小各种规模的加工厂有余家。在大米需求旺季,各个厂房里的机器连轴转、24小时生产已是家常便饭。为了确保粮食加工生产行业用电不间断,哈尔滨供电公司贴心服务当地稻农、粮食加工厂,助力五常精品大米销往全国。 大庆供电 “旱改水”真是好 孙玉才整理 我是黑龙江大庆市林甸县东兴乡福兴村村民张俊明,我们屯是全乡最早推行“旱改水”工程的。这项工程真是好啊,我们农民真正都富起来了。一说到水田,就让我想起了当年电力工人辛苦架线的场景,现在仍然记忆犹新。 林甸县电业局工作人员检修“旱改水”农田供电线路。孙玉才摄 我们林甸县农民祖辈耕种旱田,靠天吃饭,温饱都是问题。近些年,县里引进水稻播种技术,加大了“旱改水”工程力度,现在光东兴乡“旱改水”大约就有30万亩,年产十七八万吨大米,温饱早都不是问题了。旱田改水田就得用水,电就是最主要的,水田改到哪儿,大庆供电公司就把电线架到哪儿。有电才能给稻苗供水呀! 林甸县电业局工作人员运送水泥杆,为“旱改水”农田架设供电线路。孙玉才摄 每年春耕育苗之前,穿着红马甲的电力共产党员服务队就来检查设备,提前把变压器和线路检修完。播种的时候还经常到我们田间地头,询问用电有没有问题。现在有水田,有电,今后什么也不愁了,奔小康不是问题! 建三江电业 张景会的电力情结 贺俊立 “我能过上幸福的小康生活离不开电。”6月18日,黑龙江省建三江管理局七星农场,全国农业科技示范户张景会轻点电钮,清流从电机井流出,流进绿油油的稻田,张景会开心地说。 张景会在田间查看电机井抽水的流量 今年55岁的张景会年带着全家人从黑龙江庆安县来到建三江管理局七星农场,在老家全家6口人只有30亩地,日子过得紧巴巴。这一年,张景会种了亩水稻,这一年他家稻田通了电,使用了电机灌溉,从此他和电结下了不解之缘。 张景会之所以使用电机井灌溉,是因为他看到电机井效率高,在农时上争得主动。他家的水稻长势好,产量高。周围的农户看出了门道儿,也想安装电机井,但年以前建三江管理局的电网没有实施农网改造,电网供电能力不足,管理局使用电机井的农户不到户,而到年使用电机井的农户达到了3万余户。 张景会在田间查看温室小气候观测站的情况 有了电力做保障,张景会的水稻越种越好,他被评为全国农业科技示范户、产粮大户。截至年底,张景会累计生产粮食万公斤,谈起这些,张景会禁不住自豪地说:“我生产的粮食能装满4列30节车皮的火车。” 张景会还把自己家生产的优质水稻加工成大米,今年加工出的15万斤大米销往北京、山东等地,每市斤卖到了8元钱。 张景会在田间查看温室小气候观测站电源情况 张景会家买了楼房、小汽车,小日子过得越来滋润。 “今年,管理局开始实施智慧农业工程,我家的水稻产量、品质会有大幅度提升,收入也会提高,这都离不开电啊!”张景会用手指着不远处田野里一排亮闪闪的供电线路说,脸上笑容灿烂。 黑河供电 站在希望的田野上 沈静整理 我是黑龙江拜泉县富强镇公平村村民周彦俊,我今年种了30亩水稻、15亩玉米和5亩马铃薯,我们现在站的这个地方,是真正的希望的田野,是我们脱贫致富的希望。 拜泉县富强镇机井变台 说起这个,我要夸夸咱们国家电网。以前因为靠天吃饭,老百姓日子过得挺难的,我们村是全县知名的贫困村。 拜泉县富强镇贫困户种植的蔬菜大棚 前两年,供电所在这里架设了线路,给我们把电送到了田间地头,接到了井口,电价比我们家里用电便宜,不仅给我们省了钱,也省了力,只要一合闸,水就源源不断灌溉到地里。不论是开春种地,还是夏季遇到干旱,我们都不担心灌溉问题啦。现在我们家每年收入比过去增加了一万多元。村里还有些人家扣了大棚种药材、种蔬菜,收入更高,供电所也是一个电话就到,帮助安装大棚里的线路,解决用电难题。 黑河拜泉县供电公司富强供电所员工在为拜泉县高长河水稻种植合作社架设机井线路。沈静摄 这两年,我们的日子好过了,连思想都跟得上时代了,咱也得积极响应国家号召,保护好绿水青山、蓝天白云。今年我家就要把煤炭取暖改成电取暖了,最近供电所正在给我们改造线路。电费也很便宜,比我们用煤划算。 大兴安岭供电 供电小李成了老李 徐镜然整理 我叫佟德军,家住黑龙江大兴安岭松岭区南窑地,在家搞养殖已经快10年了。提起搞养殖,我就忍不住赞一赞咱们国家电网的工作人员。近20年的电力条件变化太大了,要不是他们给人们提供那么好的电力环境,生活咋能这么舒畅。 只要一个电话,供电小李就麻利地帮我们安装进户线,解决线路老化问题。这20多年的时间,用电有问题都是找他帮忙。岁月不饶人,20年过去了,小李忙着忙着两鬓斑白成了老李啦。 年6月18日,国网松岭供电公司运检班长李玉杰为养殖户佟德军家拆除旧线。 这不,近些年我们养殖场也准备扩张,就在前不久刚新进了一台粉碎机。这样的大型机器,用电量增加也没问题。现在,国家鼓励用电的年代来了,以前想都不敢想,电力短缺的那些年,松岭区按时间定点送电,电力还不像水资源,家里可以提前储存备用,给生活造成了很大困扰。现在不一样了,有电的基础,啥电器设备都能用,想啥时候用就啥时候用。 牡丹江供电 火山岩层上的水田 郭文整理 我叫杨永刚,是黑龙江牡丹江市宁安渤海镇江西村的农民。随着渤海镇水稻合作社对水田统一流转,我已由一名地地道道的农民变成以种田为职业的产业工人,每公顷水稻能得到1万多元的劳动收入。 6月20日,国网牡丹江供电公司电力助农服务队队员朱荣根、孟祥城深入村屯对电力设备进行安全隐患排查。贾林摄 过去,我们渤海镇由于火山喷发岩浆堆积形成大面积火山岩层,使全镇成为种植石板水稻的黄金地带。近年来国家相关政策的支持,我们镇大面积造田种植水稻,但水稻种植产业化无电抽水让我们这些农民看在眼里急在心头。现在好了,牡丹江供电公司将电力线路架设到每个田间地头,水稻田边有了电,灌溉设备一按电钮就能浇灌,可方便了! 6月20日,国网牡丹江供电公司电力助农服务队队员朱荣根、孟祥城深入村屯对电力设备进行安全隐患排查。贾林摄 稻田灌水保苗期,电力助农服务队深入到田间地头,到现场对我们的电力设备进行安全隐患检查。他们还帮我们在节水控灌措施上出主意,这稳定的灌溉水源在一季播种期下来就能节省下近万元的费用。 伊春供电 幸福感油然而生 孔祥钰整理 我是刘永顺,黑龙江伊春市上甘岭溪水村的一名普通村民,要说这些年用电方面有多让人满意,我可最有发言权。 6月19日,溪水村村民刘永顺和伊春供电公司上甘岭分中心党员服务队合影。孔祥钰摄 每当晚上我吃完热乎乎的饭菜,坐在院子里的摇椅上,看着眼前明亮的街道、透亮的夜空,再想想以前那会儿,我就由衷感谢咱们电业工人为我们所做的一切。 以前,我们村到了晚上,乡亲们没事基本不出门。因为太黑了,全靠着星星月亮的那点亮。那时候家里三天两头停次电,电线都直冒火星。到了冬天,为了保暖,窗户上面糊好几层塑料布。 6月19日,伊春供电公司上甘岭分中心党员服务队义务前来为溪水村村民检查用电设备。孔祥钰摄 现在可好了,伊春市上甘岭供电局来为我们挨家挨户更换了电线,换上了新电表,村子里的路灯都通上了电。晚上吃完晚饭,散散步,广场上还组织起了广场舞,亮堂堂的灯光下,大家有说有笑,幸福感真是油然而生。 6月19日,伊春供电公司上甘岭分中心党员服务队义务前来为溪水村村民检查用电设备。孔祥钰摄 现在家家户户装的电采暖,省心、安全又环保。再看我家前面那一大片地,灌溉浇水用的都是供电局给咱接过去的电,以前哪敢想咱一个人也能管这么多地啊。我现在还经营着农家乐,赶上旅游旺季,一夏天能挣六七万块钱呢,平时用电遇到麻烦,打一个电话,不一会供电所就来给修好了。 绥化供电 借钱也要建光伏电站 吴文亮整理 我叫王勤,家住黑龙江省绥化市青冈县芦河镇万宝村。今年63岁的我一直靠种地为生,现在上了年纪也干不动了,作为村里建档立卡的贫困户,看着驻村干部们天天为了让我们过上好日子忙碌奔波,我心里也着急,谁不想过好日子啊。 年的时候,村里大家都开始嚷嚷着要搞光伏发电,供电公司驻村干部一次一次来家里讲解,我心里还是嘀咕,这玩意能行吗?供电公司孙增全书记来给我们详细测算收益,还向我们承诺说以后也不用愁,绥化青冈县供电公司成立了2支光伏扶贫运维队伍,保障发电设备安全稳定运行。 6月19日,绥化青冈县公司服务队人员到芦河镇万宝村光伏电站对设备进行安全检查。吴文亮摄 自扶贫工作开展以来,孙书记天天在村里住着,挨家挨户走访,把我们的事情当成他自己的事,我信他,我借了1.5万元,跟大伙一起投资建了家庭分布式光伏电站。 现在看来,算是投对了。每个月有稳定的收入,关键还不用自己操心,一年光伏发电可以带来0多元的收入。而且这光伏板寿命长,加上供电公司的细心维护,听说最多能管25年,我真心感受到了大家经常说的幸福感。 延寿电业 丰收之后能买楼 王国良董中圆 “春天的水贵如油,水田秧苗绿油油,稻浪滚滚在金秋,丰收之后能买楼。”6月10日,正值水稻分蘖关键时期。在黑龙江延寿县转轴屯,屯长韩玉军一边乐呵呵地唱着自编小曲,一边进行田间管理。 “自从年4月电网改造后,水田机井用电不愁了,全村每年增收近50万元。”讲起转轴屯这两年的变化,屯长韩玉军滔滔不绝。 5月2日,正值疫情期间,国网延寿电业公司施工人员与时间赛跑,利用5天时间连续作业,抢在播种前完成机井通电的建设任务,保障了农业排灌用电。牟晓峰摄 转轴屯是国家级贫困村,处于大山深处,7成村民是建档立卡贫困户。村里的水田每亩年产量仅有多斤,遇到不好的年头,扣除生产成本,几乎白忙活一年。 在脱贫攻坚实地调研中,延寿电业公司了解到转轴屯的贫困户有着强烈的脱贫愿望,但受地理因素和低电压的影响,每年都因严重缺水错过最佳插秧时节,秋收减产、绝产现象普遍,严重影响贫困户的脱贫信心。 为解决水田的排灌难题,年4月初,赶在插秧黄金期到来前,延寿电业公司投资18万元,架设了米的10千伏线路,给村里更换了千伏安的变压器。年底,多亩水田增产增收近50万斤。 5月2日,正值疫情期间,国网延寿电业公司施工人员与时间赛跑,利用5天时间连续作业,抢在播种前完成机井通电的建设任务,保障了农业排灌用电。牟晓峰摄 自从进村的电力线路改造后,替代了传统的柴油机灌溉,成本也节约了近三分之二,水田的年产量也增加到每亩1斤以上。农业收入稳定了,贫困户的脱贫信心更加坚定了,越来越多的贫困户将旱田改为水田。收成有了,腰包足了,现在转轴屯每家都配上了农用车,原来的目标是全村脱贫,现在大家都在琢磨着如何致富奔小康。 转轴屯依靠电力发展农业,成功摆脱“最贫困村”的标签。目前,延寿县机井通电已覆盖24.6万亩水田眼机井,惠及全县0多户贫困户,高效率、低成本的农业生产方式,增加了近3成的综合收入。 来源:国网黑龙江电力 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ninganzx.com/nassms/10459.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