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癜风产生的原因 http://baidianfeng.39.net/a_ht/160405/4813751.html钢牙啃硬骨重拳祛顽疾为牡丹江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提供坚强保障——牡丹江市改作风优环境五年工作综述 五年来,牡丹江市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全面落实省委深化机关作风整顿优化营商环境决策部署,以“钢牙啃硬骨头”的劲头,持续抓重点、补短板、强弱项,机关作风持续向好,营商环境持续优化,市场主体和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持续提升。 ——抗击疫情负重前行。全市上下众志成城、共克时艰,不畏艰险、连续奋战,打赢了六个阶段疫情防控阻击战,牢牢守住国门省门。2.8万名医务工作者白衣执甲,2.5万名党员干部“五下社区”,6.5万名志愿者无私奉献,用实际行动展现了“越是艰险越向前”的“牡丹江精神”。在全国和全省抗击疫情表彰大会上,我市分别有1个集体4名个人、20个集体69名个人受到表彰。 ——涉企服务精准见效。建立常态化政企沟通联系机制,实现涉企服务质量效率双提升。推动“政银企保”合作,市场融资供给规模不断扩大。加大中小微企业扶持力度,年以来,全市新增市场主体户,环比增长.48%。健全利企政策推送机制和兑现机制,为企业纾困解难,疫情期间,在全省率先实现复工复产,全市33个省“百大项目”开复工率达%。 ——政务服务全面优化。在全省地市率先开展相对集中行政许可权改革,大力推行网上审批服务,办理时限整体提速75.6%,“一件事”全链条流程再造初显成效。数字政府建设转型升级,一体化在线政务服务平台广泛应用,“一网通办”“马上办”“指尖办”全面覆盖,让企业和群众感受到政务服务的速度、温度。 ——投资环境持续向好。全市围绕承办第四届旅发大会,发展全域旅游项目个,总投资.3亿元。围绕做精提亮观摩线路,启动总投资24.7亿元的27个重点观摩项目,已完成投资10.3亿元。服务外包产业园等个省市“百大项目”超额完成“四率”目标任务,年以来,全市累计签约亿元以上项目个。 ——干部作风明显好转。树立重品行重实干重实绩的鲜明用人导向,健全容错纠错机制,党员干部精神振奋、人心思进、干劲十足。领导干部“走流程”更深更实,市县两级领导干部“走流程”人次,解决实际问题件。深入开展专题警示教育,打造“雪城亮剑·电视问政”栏目,以问责促整改,发现并整改问题个。全市政治生态呈现加快好转态势,干事创业氛围日益浓厚。 一、激发市场活力,催生改作风优环境新动能 聚焦企业发展面临的难点痛点,不断延伸服务触角,优化涉企服务,加速推进经济社会企稳回升。一是政策惠企。36项行政事业性收费全部按照下限标准执行,出台减税降费政策5大类22项,广泛开展“千人进万企”送政策行动。年以来,全市累计减税降费27.5亿元,落实“免减缓返补”政策资金亿元,争取“稳企稳岗”贷款51.8亿元,减免费用6.47亿元。积极推广“信易贷”融资对接模式,发布金融产品46个,入驻企业家,成功授信贷款7笔万元。二是制度护企。在全省率先出台《牡丹江市市场监管领域轻微违法行为免罚规定》,建立免罚清单,对25家市场主体进行松绑免罚。建立审批“绿色通道”机制、考核机制、调度机制和市级领导、责任单位、项目单位三级包保推进制度,省市“百大项目”超额完成“四率”目标任务。三是服务助企。大力倡导和践行“四员”理念,推行“一线工作法”,实施“专班+园区、目标+考核”招商引资机制。医院疫情防控病房改造、红色旅游综合体、交通枢纽公铁联运中心、四城区老旧小区改造、爱熊猫小镇等项目实行容缺审批。恒丰纸业5万吨食品包装纸项目创造全省最快开工、建设、达产的典型经验。 二、深化改革创新,构建改作风优环境新优势 发挥改革创新的突破和先导作用,为振兴发展解难题、增活力、添动力。一是优化政务服务。制定出台构建“亲”“清”新型政商关系“九不准”清单,公布“办事不求人”事项清单项、“办好一件事”事项清单项,累计一次办结事项5万余件。企业开办时间压缩至1个工作日,在全省率先实现%全程电子化登记。民生大厦90项政务服务事项均实现“一窗”办理。全市乡镇(街道)统一设立便民服务中心,宁安市乡镇便民服务分中心集中进驻17个业务部门、项服务事项。西安区温春镇承接市、区项行政权力,通过省经济发达镇行政管理体制改革试点验收。二是推动自贸区制度创新。自贸区绥芬河片区21项创新制度全面铺开,中俄车辆联检快放等9项案例被评为全省创新实践案例。出台《绥芬河片区企业投资项目“承诺即开工”审批制度改革实施细则》。创新“四自一简”制度,简化海关审核手续,通关效率提升67%。开展两次招商“百日攻坚”行动,新增市场主体户,15家企业获得远东自由港和超前发展区资质。跨境电商综试区揭牌运营,年在线销售额15.5亿元。三是推动司法体制改革创新。弘扬新时代“东莱精神”,健全完善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机制,市法院协调推进矛盾纠纷化解平台建设,集中解决群众“打官司难”等问题。市检察院建立服务民营企业“绿色通道”,依法加快涉企案件诉讼进程。市公安局通过“互联网+公安政务服务”平台和手机APP办理证件,为群众提供“非接触”便捷服务。市司法局在全省成立第一家专业人民调解中心,其经验做法得到省委政法委、省司法厅高度认可。 三、开展专项整治,取得改作风优环境新成效 围绕解决群众最反感、市场主体最困扰、制约发展最突出的问题,敢碰硬、出真招、见实效,不断增强企业群众获得感。一是整治营商环境。依托“政治生态建设测评管理系统”网络平台,向全市0个政治生态建设“人工监测点”推送优化营商环境专项治理评议问卷。成立暗访组,对10个县(市、区)、经济开发区和民生大厦等窗口单位开展常态化检查,年以来,全市共查处破坏营商(发展)环境问题个。全力推进“清赖行动”,清理政府性存量债务5件,清偿资金20亿元。二是整治市场环境。聚焦民生领域、重点行业侵害群众利益突出问题,建立“双随机一公开”监管平台系统,新增垄断行业专项整治抽查功能,实现垄断企业监管全覆盖。开展“黑中介”问题明查暗访次,共查处问题个。建成全市经营主体全覆盖的信用信息共享平台,帮助家企业进行信用修复。三是整治法治环境。紧盯执法司法领域顽瘴痼疾,严肃查处违规执法、以案谋私行为,开展大排查大起底大整治,年以来,共开展案件评查、行政执法检查等明查暗访次,发现违规违纪问题80个。开展政法干警“五进”活动,推出48项余个便民利民举措,把政法机关“办事不求人”落实到执法司法全过程。四是整治干部作风。集中开展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问题整治,全市共查处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问题个,通报11起典型案例。持续开展干部作风“五整治”,成立专项工作组,公开受理指导不力、推诿敷衍、玩忽职守,不履职不尽责、不担当不作为等问题个,目前,已完成整改个。 四、强化正向激励,激发改作风优环境新活力 着力培养干部专业能力,关心关爱干部成长进步,大力营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一是全面提升干部素质。持续推进“基本业务+”建设,全市共开展党规党纪和法律法规等方面业务培训人次、业务培训人次。开展比武练兵,覆盖全市66家市直单位、个业务科室。组织市直机关践行“工匠精神”评选,评选出先进科室60个、优秀干部人。广泛开展“业务大讲堂”活动,在全市57家单位征集个业务讲座视频,市统计局“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相关知识讲座”在龙江先锋网展播,市检察院举办“民法典在你身边”主题微课制作大赛,6部作品被推荐到中央政法委作为普法宣传素材。二是注重实绩选拔干部。把该落实的政策落到位、该给的待遇给到位、该用的干部用起来,注重在一线考察识别干部,年以来,持续加大干部选拔任用工作力度,择优选派名优秀年轻干部到社区挂职锻炼,有效激发了干部队伍整体活力。三是健全制度保护干部。健全容错纠错机制,准确把握“三个区分开来”要求,为改革创新者撑腰鼓劲,让广大干部愿干事敢干事干成事。实行澄清保护机制,对12起不实举报澄清正名。 五年来,市委注重统筹谋划,压紧压实责任,推动全市上下全面发力、同步整顿。坚持以上率下,每年年初组织召开全市深化机关作风整顿优化营商环境工作会议,制发全市《深化机关作风整顿优化营商环境实施方案》,结合实际分工及时调整领导小组及工作机构,制定全程指导计划,把任务分解到月、分工落实到组,确保重点工作有序开展。高效督办落实,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多次出席作风整顿、营商环境重点工作会议,对有关工作作出批示次,亲自督办营商环境重点案件28件。1年“党风政风热线”走进牡丹江专场节目受理各类问题3个,群众测评满意率达94.5%。加强宣传引领,中央、省、市主流媒体共刊发我市深化机关作风整顿优化营商环境稿件余篇。编发《情况通报》53期,市政府网站作风整顿专栏发布信息94条、新闻动态条,“雪城先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