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5/14来源:本站原创作者:佚名

一面墙,体现了孩子的兴趣需要;

一面墙,蕴藏着幼儿园教育独特的文化内涵;

一面墙,让孩子成为环境的主人,放飞心愿。

主题墙凝聚的智慧,

体现了宁安萌娃成长的足迹。

主题墙的创设是反推课程发展的有效方式。自上期以来,我园聚焦“主题墙”这样一个微视角,从如何让墙面与儿童对话的话题为开端,开展了系列教研和评比活动。寒假期间通过共读一本书《孩子眼前一面墙》的方式,深度认识主题墙的内涵,挖掘主题墙的教育价值。本学期为了进一步提升教师在主题墙创设上的版块设计、内容挖掘、构图布局等能力,聚焦“儿童视角”展开新的讨论,什么是儿童视角?什么样的主题墙体现了儿童视角?围绕这些疑惑,我园于3月30日开展了以“聚焦主题墙创设,优化呈现方式”为主题的教研活动,此次活动由许艳老师主持,宁安教师共同参与学习。

关于主题墙的问题探寻

每一面主题墙就是一个儿童学习故事。首先,各班教师结合本班主题墙从主题生成、课程轨迹、幼儿参与、家园互动等方面讲述本班主题墙创设的点滴和思路。

聚焦问题的现实审思

通过回顾班级的主题墙,老师们围绕一个具有儿童视角的主题墙创设有哪些特点?现阶段主题墙创设的不足之处?以及如何优化班级主题墙?三个问题进行分组讨论。

小班组老师关键思考:主题墙是隐性课程,应呈现儿童学习的过程和结果,用儿童的“语言”来诉说儿童的学习,就是儿童视角。

中大班组老师关键思考:主题墙要体现主题活动推进的阶段性和递进性,平面创设适宜于呈现儿童思考,立面创设适宜于呈现儿童学习过程。将预设的墙面底框变为适当的留白,实际上是教师课程观转变的一种无声体现。

智慧交融后的实践导向

活动最后,罗丹丹老师充分肯定了教师们在教研活动中聚焦真问题的深度思考,启发教师创设主题墙要重视儿童看得见的高度、儿童看得懂的符号、儿童摸得到的过程、儿童谈得欢的内容。她提到:“如果说主题墙是一本故事书,那么儿童不仅是书里的主人翁,也是这本书的阅读者。”随后鼓励宁安教师继续优化主题墙环境,从一面主题墙深入反思主题活动的开展,充分利用环境资源,记录幼儿的学习、参与过程,提升专业素养。

让“教”回归环境,让“育”在爱中弥漫,通过本次的教研活动,老师们在学习倾听和相互交流中重新检视和反思,进一步提高了主题墙创设能力。同时,老师们也表示将在不断的思考中创设真正适宜幼儿的主题墙,在有限的空间里创设无限的可能性,以追踪幼儿问题的视角,支持幼儿探索,记录幼儿成长,让幼儿真正成为环境的主人,助力幼儿更好的发展。

文:凌雨璇

图:宁安教师

审:保教办

遇见宁安邂逅“野·趣”童年

咨询电话

-

-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ninganzx.com/nassms/9783.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