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5/17来源:本站原创作者:佚名

你想表现什么?

非哥

最近一段时间,一直在浏览影友的作品。非哥寻影,就是要寻找一些好的或者存在问题的作品。拿出来,大家一起看看,好在哪儿?不足之处,需要如何改进。

不论是风光还是纪实,只要你想拍,只要是你已经拍了,就说明你想好了要表现什么?

我们说,风光要表现美,纪实要表现人和事。如何表现,构图、用光、相机参数等纯技术层面的东西我们先不说。想要说的是,拍什么?以及你的作品表现了什么。

我们开始点评本期作品:

雪中飞舞

晨曦摄

作者:初春的天气,就像孩儿的脸。说变就变,刚刚还阳光明媚,一转眼,一阵狂风夹杂着大朵的雪花迎面袭来,突然看见一只苍鹭张开硕大有力的翅膀,迎着暴风雪振翅飞翔,没有丝毫的畏惧和胆怯,我被眼前的画面所震撼,快速按动快门,拍下了苍鹭逆风飞翔,动人美丽的时刻!

感悟

爱拼才会赢并非人类之属性,逆风飞扬,你会看见远方更好的自己。

非哥点评:应该说,这是最近看到比较好的一幅“鸟片”。一场雪将环境烘托得恰到好处,飞翔的苍鹭姿态也很棒。天气的原因,片子的反差不够。鸟翅膀的灰色与背景有些重叠。如果鸟再高一点,背景是天空的白色,就完美了。我不喜欢有些“打鸟”的方式,比如,“引鸟入枝”,拍出所谓的眼神光和数毛的感觉。我不喜欢去养鸟基地棚拍,拍的再漂亮,那也是“家”养的。

城市

王永刚摄

作者:记得有一次我跟你说,去江滨公园比较容易,你说能把江滨拍“活”也行。所以我就不同季节,不同时间段去观察。这是年7月16日18点时夕阳照亮主体时,而这时的天空却有些暗,这正是我想要的效果(光影)!

非哥点评:特别喜欢这个调子,而且不是后期做出来的。实际上,拍什么不重要,重要的是把想要的东西拍好。作者的认真劲我知道,他喜欢拍的东西,可以不厌其烦,拍几十次,直到满意为止。我是看着作者一步步走过来的,因为,只要有满意的片子,他就会传给我看看。喜欢摄影,有时不是为了拍出传世大片。只要你喜欢,拍出自己满意的作品,就够了。

雨中

于涛摄

作者:这是年的初春,我们一行3人,去牡丹江市郊外的一个村庄采风,就在拍摄过程中,下起了小雨,我就去车内避雨,看到了车的风挡玻璃外正在拍摄的摄友,于是拍下这雨中拍花的美丽瞬间。

非哥点评:看一幅作品,首先要有吸引你的地方。这幅作品最吸引我的是前景的雨滴。应该说,雨滴大小和虚实程度恰到好处。但作品表现的主题有点弱,因为满打满算,这也就是一幅比较漂亮的纪念照。

雪村

王洪平摄

作者:这是在年2月,我去牡丹江柴河的雪村拍片儿。早晨,拿着相机出去,想拍点儿人文片儿,正好碰到一些孩子领着几条狗在玩。我拍了一组。这张焦点对准孩子,前边儿狗是虚的。但不太影响画面情节和主题的表现

非哥点评:去雪村,很多人都是奔着那里的雪景去的。作者却想拍点人文题材的片子。先点个赞。这幅作品的前景和主题都好,而且气氛也很棒。很有生活情趣。只是后面的男人有点多余,如果机位向左一点,避开后面的人,就完美了。

匡宏摄

作者:牡丹江市宁安工农兵大桥,建于上世纪70年代,当时由两岸群众及镇内各单位职工,肩扛手搬花岗岩石块砌筑而成,历经50多年沧桑,现仍承载着两岸的交通。当时桥头岸边的这棵老榆树,现已超过百岁。每当经过此地,看到此景,便唤起童年时在江中摸鱼、抓蝲蛄和参与建桥的记忆。

非哥点评:要表现一座桥,还有桥边的老榆树,这个时间段拍是对的。但这幅作品的问题也不少。比较好的处理方法是,当落日余晖撒满江面,大江一片金黄,这时最漂亮。另外,把树拍全一点,如果再有人在树下,可能会更好。现在画面中的人物,不仅没有起到烘托作用,而且姿态不好看。

观看

刘杰摄

作者:这是两年前在上海美术馆拍摄的一幅作品。当时,一个布艺作品,展示的是几十个小丑一排排吊挂在架子上,很是怪异和抽象。

当一个红衣小孩在光怪陆离的缝隙中出现时,凸显出一种魔幻紧张的感觉,于是抓拍了这一瞬间。

非哥点评:形式感,是抓住眼球的一种比较好的表现形式。前景的布艺规则而又有变化,夹缝中的红色,是作品的点睛之处。

爱好摄影,一定要抽时间多去参观展览。这不仅仅是观看摄影展览,与艺术相关的展览,都会给你启发。在学习中不断进步,在汲取中拓宽我们的想象。

交流

徐波摄

作者:年初,北京刚刚下了一场雪,当时就想出去拍点啥。路上看到一位很时尚的美女与清雪的老者再交流。当时的想法是两少与一尊重。两少:一是北京下雪少、二是穿貂的少。一尊重,现在的年轻人素质提高了,人与人之间没有高低贵贱之分,只有尊重、真诚和平等。

摄于年1月22日,北京燕郊经济开发区的商业街。

非哥点评:不看作者介绍,画面就像一对父女在聊天。女孩说,挺冷的,打扫一下就回家吧。一个普通的生活场景,一幅普通的画面。如果拍完,上前与老人聊几句就好了。扫街,有很多可以拍摄的东西,也有一走一过就让我们感到的画面。但是,沟通在这里十分必要。请记住。

崔茂有摄

作者:一位爱习武的姥姥,当小外孙女两三岁时,就开始教她弯腰劈腿五步拳等套路。功夫不负有心人,小女孩也很争气,曾在黑龙江省第十一界传统武术比赛中取得了第一名的好成绩。

非哥点评:作者传来一组照片,说这位姥姥不仅自己爱好习武,将外孙女培养的也很出色。实际上这是一个图片故事的题材,好好挖掘,有很多画面可以拍。

就这幅作品。我感觉人物神态和动作都很好,孩子抿着嘴,老人认真的姿态等。感觉拍摄者和被拍摄者没有什么隔阂,这是拍摄一幅好作品的基础。值得提出的是,画面的背景,不仅影响了视线,而且可以说是作品的败笔。“头上长树”,是人像的大忌。

街头

曹望庭摄

作者:年4月4日,这一天,牡丹江全力抗击疫情。我在家里,站在凉台,看到这一幕,迅速拿出手机拍了下来。疫情期间,防疫一线工作人员付出很多辛苦了。这位人民警察就是其中一位,大中午,接过送来的盒饭,就地在车里吃。你们辛苦了。

非哥点评:疫情期间,呆在家里,这是市民对防疫最好的支持。作者在家也不忘记拍摄,这是摄影者的好习惯。

中午,值勤的警察,这样的一份午餐,这是疫情期间很多抗疫人员的缩影。记录了,就很好。就一幅摄影作品,我们还是要说说其中的不足。画面杂乱,可以规避的东西没有规避。比如说,右侧的自行车和人。这个人的背影,是画面的“多余”。前面骑车的人虽然将画面“堵住“’了,好在骑车人戴着口罩,能够有个交代。如果这位骑车人在画面的右下角,就比较好了。,

公园里

张进伟摄

作者:年5月2日清晨,江滨公园里娇艳的杏花,开得那么的奢侈。人们趁着病毒歇息的间隙,迎着雨后的晨光,来到了这里,用各种各样的方式,抒发着喜悦,憧憬着美好。

当天,回来我发朋友圈的时候,还写了如下几句感受——

夜伴春雨晨卯晴,

佳人透过柳丝行;

堤岸杏花魂满园,

更有春光晶露莹。

非哥点评:摄影,需要的是感受。这幅作品,作者是带着美好愿望去拍摄的。画面的光线很好,想要表达人们的心情和愿望,这是出一幅好作品的前提条件。就这样的场景,我会怎么拍呢?首先,这里最抢眼的是一簇花,其次是在公园里晨练的人。如果,把花作为前景,透过花的缝隙,有几位正在锻炼的人,抓住他们晨练的姿态,让画面更有冲击力,是否更好。

张克非高级记者中国摄影家协会会员牡丹江市摄影家协会
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ninganzx.com/nasxw/9814.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