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陵是明十三陵中第十二座陵寝,德陵墓主:是明朝第十五代皇帝熹宗悊皇帝朱由校,光宗长子。年号:天启;谥号:悊皇帝。万历三十三年()十一月十四日生。泰昌元年()九月六日即皇帝位,该次年为天启元年。在位7年,于天启七年(年)八月二十二日去世,年23岁。崇祯元年三月八日葬于潭峪岭西麓的德陵。 懿安皇后张氏,熹宗元配,崇祯十七年自缢而亡,顺治元年(),清王朝将她葬入德陵。 熹宗朱由校,光宗长子,万历三十三年(公元年)十一月十四日生。泰昌元年(公元年)九月六日即皇帝位,次年改元天启。天启七年(公元年)八月二十二日去世,谥“达天阐道敦孝笃友章文襄武靖穆庄勤悊皇帝”,享年23岁。崇祯元年(公元年)三月八日葬德陵。文献记载:熹宗“性至巧,多艺能,尤喜营造”。他曾操斧斤锯凿,自制小楼阁,“雕镂精绝,即巧工亦莫能及”。干得高兴时,甚至解衣裸体,随地盘坐。他“不爱成器,不惜天物”,随意拆改,以供片时之乐。 德陵大桥位于德陵宫神功圣德碑前,是现在明十三陵中保存最为完好的五孔石桥。 朱由校刚一上任,就开始办丧事,他爷爷朱翊钧、父亲朱常洛都等着下葬呢。可他还是个15岁的孩子,还有人想利用他,达到封后的目的。 光宗去世后,当朝臣入宫哭临光宗请见皇长子时,朱由校被李选侍阻于暖阁,她想挟持皇长子自重(挟天子以令诸侯)。内阁大学士刘一燝联想李选侍邀封皇后种种情景,则疾呼:“谁敢匿新天子?”司礼监秉笔太监王安听到后,来到李选侍旁,假说:“皇长子见大臣后即可回来。”便挟持朱由校趋出,又被李选侍的太监截住。此时,给事中杨涟急忙上前,厉声呵斥,几个太监才退了回去。于是,朱由校在大臣们的簇拥下登辇,到文华殿接受群臣礼见。礼毕,回到慈庆宫。 第二天,礼部尚书等联名上疏,请李选侍从乾清宫搬出到哕鸾宫(宫妃养老之所),李选侍梦寐以求想做上皇后的宝座,她怎肯搬出乾清宫。她派魏忠贤邀朱由校到乾清宫议事,又被杨涟挡回,她总想抓住皇长子,自己就有出头之日。这几日,朱由校由王安陪伴,朱由校才得知自己母亲的遭遇,他恨李选侍,命王安办理移宫之事。王安以皇长子名义颁布特旨,命李选侍移居仁寿殿,改日再去哕鸾宫。此谕布告天下,至此,李选侍邀封皇后的企图成为画饼。第二日即九月六日,朱由校即皇帝位,成为明朝第15位皇帝。 天启帝在位期间,外有金兵侵扰,内有农民起义,正是国难当头,内忧外患的时期。天启帝却不务正业,不听先贤教诲去"祖法尧舜,宪章文武",而是对木匠活有着浓厚的兴趣,整天与斧子、锯子、刨子打交道,只知道制作木器,盖小宫殿,将国家大事抛在脑后不顾,成了名副其实的"木匠皇帝"。 朱由校即位,是为熹宗,次年改元天启。魏忠贤和客氏受熹宗宠爱,没过一个月,封客氏为奉圣夫人,荫封她的儿子侯国兴、弟弟客光先以及魏忠贤的哥哥魏钊为锦衣卫千户。魏忠贤不久从惜薪司升任司礼监秉笔太监兼提督宝和三店。魏忠贤不识字,按例不能进司礼监,但因客氏的缘故,他得以破例。 从此,原为市井无赖的魏忠贤与朱由校乳母客氏狼狈为奸,残害忠良。 魏忠贤总是乘熹宗木工做得全神贯注时,拿重要的奏章去请他批阅,熹宗随口说:"朕已悉矣!汝辈好为之。"魏忠贤逐渐专权,诬陷忠良,致使朝政败坏。同时期,女真人努尔哈赤则起于白山黑水之间,乘机攻占沈阳,声势日隆。天启二年(年),朱由校把位于北京西南大房山系九龙山附近的女真人建立的金国帝王陵寝全部捣毁了,以断其女真人龙脉。 明朝有几个出名的太监,王振、汪直、刘瑾、江彬,他们都可恶,而魏忠贤更可恶。唯大名鼎鼎的郑和被人称颂。 魏忠贤,原名李进忠,河间肃宁人。他目不识丁,是一个无赖之徒。一次因赌把自己的女儿卖了还账,老婆因此离婚。他仍恶习不改,混吃混喝。当他听说当太监生活很好,就自宫了,想到皇宫混事结果没人要他。还好,一个叫孙暹的司礼监秉笔太监用了他,让他在家做下人。时间一长,孙暹看他还很能干,就把他推荐到皇宫做杂役,后经太监魏朝的推荐,给熹宗朱由校的母亲王才人做典膳。王才人死后,他又当了李选侍的太监。李选侍邀封皇后也与魏忠贤有直接关系。李选侍封后美梦告吹后,他又极力巴结客氏,与客氏狼狈为奸,最终成为万岁之下的九千岁。 客氏,客印月,奉圣夫人。18岁入宫做熹宗乳母。熹宗幼年失去母爱,有客氏伴随,百般殷勤,熹宗的膳食都经她调理,深得熹宗喜爱。客氏是个淫荡之妇,在宫中她与魏朝对食(是指太监与宫人结为相好)。魏忠贤深知客氏的重要,他要在此立足,就得结识客氏。所以,他采取贿赂拉拢,终于成了客氏的红人,客氏成了魏忠贤的老婆。就此魏忠贤终成为司礼监秉笔太监。魏朝知道自己在客氏面前失宠,痛骂魏忠贤,但已经晚了。魏朝被发往凤阳,途中被人杀害。 魏忠贤出人头地了,他能左右熹宗,投其所好,控制朝政,结党营私。一些朝廷官员也纷纷拜在魏忠贤的脚下,徇私舞弊。堂堂大明皇帝,竟连自己的后妃都不能保护,任由客氏、魏忠贤的摆布,造成熹宗绝嗣。 魏忠贤心黑、手辣。他手下拳养了五虎、五彪、十狗、四十孙。当时的朝廷内外,“只知有忠贤,不知有陛下。”可见皇帝的位置都不如一个太监。他欺压打击东林党,拉邦结派,内阁里,全是他的手下,时称“魏家阁老”。其他六部九卿,四方巡抚,就更是魏家的人了。熹宗的昏庸,只知玩乐,或做木匠,不理朝政,一切权力就给了这个太监,任由他的摆布。说他是个皇帝,愧疚;要是他去当木匠,可能还将有一番成就。 客氏淫毒凶狠。魏忠贤不知书,但记忆力很好,性猜疑残忍而且阴毒,好阿谀奉承。皇上非常信任这两个人。两人势力更加嚣张,他们用司礼监王体乾和李永贞、石元雅、涂文辅等人为羽翼,宫中人都不敢忤逆他们。后来客氏出宫,但不久又被召入。 御史周宗建、侍郎陈邦瞻,御史马鸣起、给事中侯震先旸后极力谏阻,都受到斥责。给事中倪思辉、朱钦相、王心一又向朱由校进言,都被贬往外地。他们都还没有指向魏忠贤呢。魏忠贤于是劝朱由校选择武阉人,制造火器在宫内操练,并秘密勾结大学士沈翭为援。他又每天引导朱由校沉溺于倡优声伎、狗马射猎之中,刑部主事刘宗周首先弹劾他,朱由校大怒,赖大学士叶向高相救,才得以获免。 天启初年,大臣几乎全被罢免斥退,有识之士已担忧搞得过激将要发生变乱。到魏忠贤势力形成后,他的党徒果然图谋要依靠他排挤东林党。而徐大化、霍维华、孙杰首先依附魏忠贤,刘一燝和尚书周嘉谟都被孙杰弹劾而离去。但当时叶向高、韩火广正在辅政,邹元标、赵南星、王纪、高攀龙等都官居高位,左光斗、魏大中、黄遵素等人在言路,他们都全力主持清议,魏忠贤没能得逞。 魏忠贤更加肆无忌惮,将内操军增加到一万人,内穿甲衣出入宫禁,恣意作威施虐。他假传圣旨将朱常洛的选侍赵氏赐死。裕妃张氏有身孕,客氏阴谋杀死了她。又革除成妃李氏的封号。皇后张氏妊娠,客氏施计将她堕了胎。朱由校因此缺乏子嗣。其他被害的还有冯贵人等宫嫔,以及太监王国臣、刘克敬、马鉴等人。这年冬,魏忠贤兼领东厂事务。 天启四年(年),给事中傅木魁交结魏忠贤的外甥傅应星为兄弟,上书诬告中书汪文言,并且连及左光斗、魏大中。汪文言被投进镇抚司监狱,并将被大行罗织罪名。执掌镇抚司的刘乔接受叶向高的教导,不给汪文言定罪。魏忠贤大怒,将刘乔撤职除名,用私人许显纯来代替他。这时御史李应升就内操的事进谏,给事中霍守典因魏忠贤乞求祠堂匾额而进谏,御史刘廷佐以魏忠贤滥加荫封进谏,给事中沈惟炳以设枷锁进谏,魏忠贤都假传圣旨给予斥责。于是副都御史杨涟非常愤怒,弹劾魏忠贤二十四大罪。 神功圣德碑 奏疏上呈后,魏忠贤害怕了,向韩火广请求调解。韩火广不答应,他便跑到朱由校面前哭诉,并辞掉东厂职务。而客氏从旁为他解释,王体乾等人也一起护着他。朱由校懵然不辨真相,便温语安慰他,而在第二天打回杨涟的奏疏,痛加斥责。杨涟既被斥责,魏大中以及给事中陈良训、许誉卿,抚宁侯朱国弼,南京兵部尚书陈道亨,侍郎岳元声等七十余人,纷纷上奏魏忠贤的不法之事。叶向高和礼部尚书翁正春请将魏忠贤遣回私宅,以平息公众的指责。朱由校不许。 魏忠贤很气愤,想将异己者全部杀掉。顾秉谦便偷偷地把魏忠贤所忌恨的人记录下来,交给他,让他逐个将他们贬斥。王体乾又倡议用廷杖,威胁廷臣。不久,工部郎中万火景上书指责魏忠贤,立即被杖死。魏忠贤又借御史林汝翥的事侮辱叶向高,叶向高因此辞职而去,而林汝翥也被杖打,廷臣都很恐惧。 一时间被罢斥的有吏部尚书赵南星、左都御史高攀龙、吏部侍郎陈于廷以及杨涟、左光斗、魏大中等前后数十人。其后又驱逐韩火广和兵部侍郎李邦华。正直之士离开朝廷,就如摇动枯树纷纷落下的叶子一样。魏忠贤于是假传圣旨用旧例转科道官员。以朱童蒙、郭允厚为太仆少卿,吕鹏云、孙杰为大理寺丞,恢复霍维华、郭兴治为给事中,徐景濂、贾继春、杨维垣为御史,而起用徐兆魁、王绍徽、乔应甲、徐绍吉、阮大铖、陈尔翌、张养素、李应荐、李嵩、杨春懋等人作为他的爪牙。 不久,又起用拟被遣戍的崔呈秀为御史。崔呈秀于是编造《天鉴录》、《同志录》等,王绍徽也编造《点将录》,都以邹元标、顾宪成、叶向高、刘一燝等为魁首,并将不依附于魏忠贤的人全部网罗进去,将他们指为东林党人,献给魏忠贤,魏忠贤很高兴,于是这帮小人更加向魏忠贤献媚,连手攻击东林党。 御史张讷、倪文焕,给事中李鲁生,工部主事曹钦程等,竞相打击报复好人,而御史梁梦环又重兴汪文言一案,将他下到镇抚司拷打至死。许显纯编录囚犯供辞的文书,词语连及赵南星、杨涟等二十余人,使他们或被撤职或被遣戍。又逮捕杨涟、左光斗、魏大中、周朝瑞、袁化中、顾大章等六人,将他们牵连进熊廷弼案中,投进监狱,拷打至死。又杀熊廷弼,将他的亲家御史吴裕中杖打至死,又将尚书李宗延、张问达,侍郎公鼐等五十余人撤职逐出,朝中机构为之一空。而特召亓诗教、刘述祖等人为御史。凡是与魏忠贤有私人关系都得越级升迁,于是魏忠贤的党羽遍布朝野。 东林党是明代晚期以江南士大夫为主的政治集团。公元年,顾宪成等修复宋代杨时讲学的东林书院,与高攀龙等讲学其中,“讲习之余,往往讽议朝政,裁量人物”,其言论被称为清议。朝士慕其风者,多遥相应和。这种政治性讲学活动,形成了广泛的社会影响。“三吴士绅”、在朝在野的各种政治代表人物、东南城市势力、某些地方实力派等,一时都聚集在以东林书院为中心的东林派周围。时人称之为东林党。天启时期,以宦官魏忠贤为首的阉党集团对东林党人实行血腥镇压。天启七年明思宗朱由检即位,魏忠贤自缢死,次年毁《三朝要典》,对东林党人的迫害才告停止。但东林与阉党的斗争,一直延续到南明时期。 天启年间,东林党议的性质发生了变化,由士大夫们政见不同的论争,转而为与阉党的血腥斗争,东林党人表现出了“一堂师友,冷风热血,洗涤乾坤”卷五十八《东林学案一》的大无畏的牺牲精神。五年(),杨涟、左光斗、袁化中、魏大中、周朝瑞、顾大章等六人殉难,时称“六君子”。 重建的德陵祾恩门即德陵宫门 那时候,东厂的缉捕人员四出横行,凡他们缉访过的地方,不管情况是虚是实,都被整得稀烂。外戚李承恩,是宁安大长公主的儿子,家中藏有公主赐给的器物,魏忠贤诬告他盗窃乘舆服饰等禁物,将他判了死罪。中书吴怀贤读杨涟的奏疏时,击掌赞叹,家奴将他告发,结果怀贤被杀死,家也被抄了。武弁蒋应阳为熊廷弼讼冤,立即被诛死。民间偶有言语触犯了魏忠贤,便被捉拿杀戮,甚至被剥皮、割舌,被杀者不可胜数,人们路上相遇,只能以目传意,不敢言语。这年,记门功,魏忠贤得加恩三等,庇荫都督同知。又荫封他的族叔魏志德为都督佥事。升傅应星为左都督,并表彰他的母亲,而以魏良卿为佥书锦衣卫,掌南镇抚司事务。 德陵陵宫建筑总体布局呈前方后圆形状,基本仿庆陵,但两进院落连成一体。第一进院落以祾恩门为门,院内建有祾恩殿及左、右配殿及神帛炉。第二进院落,前设三座门,内建棂星门及石供案。后为圆形宝城,建有方城、明楼。哑巴院内有随墙式琉璃照壁。陵宫外还建有神功圣德碑亭、宰牲亭、神厨、神库等附属建筑。 天启六年(年)二月,皇帝仪仗队组成,魏忠贤得以庇荫都督佥事,他又派党羽李永贞假冒浙江大盗李实上奏,逮捕惩治前应天巡抚周起元以及已辞官归乡的江浙籍人高攀龙、周宗建、缪昌期、周顺昌、黄遵素、李应升等。高攀龙投水而死,周顺昌等人死于狱中。苏州百姓见周顺昌被捕,很不平,便打死了两名校尉,巡抚毛一鹭便逮捕颜佩韦等五人,将他们诛死。刑部尚书徐兆魁治理狱案,凡是魏忠贤所恨的人,便判以重刑。魏忠贤又听从霍维华的意见,命顾秉谦等人编修《三朝要典》,竭力毁谤东林党人。御史徐复阳请拆毁讲学书院,以绝党根。御史卢承钦又请立东林党碑。海内人士都屏息丧气。霍维华于是教魏忠贤在边防冒进邀功。 辽阳男子武长春逛妓家,说了些妄言,被东厂擒拿。许显纯将他拷打治罪,故意夸大其辞说:“长春是敌人间谍,如不擒获将有变乱,赖东厂臣属忠诚机智,立下奇功。”朱由校诏封魏忠贤的侄儿良卿为肃宁伯,赐给宅第、庄田,颁给铁券。吏部尚书王绍徽请尊崇他的先世,朱由校诏令赠魏忠贤以上四世为肃宁伯。魏忠贤又假传圣旨派他的党羽太监刘应坤、陶文、纪用镇守山海关,收揽兵权。再给他记功,庇荫都督同知和世袭锦衣卫指挥使各一人。浙江巡抚潘汝桢奏请为魏忠贤建祠堂。仓场总督薛贞说草场失火,赖魏忠贤救助,得以无害。于是为他歌功颂德的人相继不断,各地祠堂都从此开始兴建。 祾恩殿基址 当时,内外大权全归于魏忠贤,阉官除王体乾等人外,还有李朝庆、王朝辅、孙进、王国泰、梁栋等三十余人,做左右拥护。外廷文臣有崔呈秀、田吉、吴淳夫、李夔龙、倪文焕主谋议,称为“五虎”;武臣则有田尔耕、许显纯、孙云鹤、杨寰、崔应元主杀戮,称为“五彪”。还有吏部尚书周应秋、太仆寺少卿曹钦程等人,称为“十狗”。又有“十孩儿”、“四十孙”等名号。而做崔呈秀这帮人门下的,又不可胜数。从内阁、六部到四方总督、巡抚,都遍布他的死党。他内心忌恨张皇后,这年秋,便诬告张皇后的父亲张国纪纵奴犯法,然后假传中宫旨意,企图撼动张皇后,朱由校为他按奴法治罪,并责备张国纪。魏忠贤不满意,又派顺天府丞刘志选、御史梁梦环轮番揭发张国纪的罪状,并说皇后不是张国纪的女儿。正好王体乾危言劝阻,魏忠贤这才罢了。 祾恩殿前丹陛石 天启六年(年)冬,三殿建成。李永贞、周应秋上奏魏忠贤的功绩,朱由校遂进封魏忠贤为上公,加恩三等。魏良卿那时已晋封肃宁侯,这时又晋封肃宁公,食禄按魏国公例发给,再加恩庇荫锦衣卫指挥使一人、同知一人。工部尚书薛凤翔上奏给魏忠贤赐府第。不久太监陶文上奏喜峰隘口筑成,督师王之臣上奏筑山海关城,刑部尚书薛贞上奏大盗王之锦狱案,南京修建孝陵竣工,甘镇奏捷,蕃育署丞张永祚擒获盗贼,他们都说是出于魏忠贤的筹划和计策。魏忠贤又自己上奏三年缉捕的功劳,朱由校下诏褒奖。半年之中,魏忠贤所庇荫的有锦衣卫指挥使四人、同知三人、佥事一人。又授给他的侄儿希孟世袭锦衣卫同知,外甥傅之琮、冯继先为都督佥事,而升崔呈秀的弟弟崔凝秀为蓟镇副总兵。名器被僭越滥用,至此达到了极点。他的同党全部坐镇蓟、辽,以及山西宣府、大同各险要之地。总兵梁柱朝、杨国栋等人每年都向他奉献名马以及珍玩之物,从不间断。 已修缮的三座门 纸版老照片,残破的三座门。 纸版老照片,断壁残垣。 天启六年(年)十一月二十一日,九卿科道官公推袁可立南京户部尚书。本来魏忠贤也有意依赖袁可立的才望来支撑和平衡多事的明兵部,但阉党已经无法隐忍袁可立的忤逆不顺,下决心将袁可立排挤出朝。袁可立当堂抗疏道:“此非挂冠神武门时乎?”(《睢州志·袁可立传》),遂被迫致仕归里。时北则崔呈秀为本兵,自袁可立去职,天下兵马大权阉党一手握定。袁可立“归而魏焰益肆”(《节寰袁公传》)。 天启七年(年)春,又派崔文升总督漕运,李明道总督河道,胡良辅镇守天津。崔文升原来曾侍奉光宗服药,受到东林党的攻击。海内争相望风献媚,督抚大臣如阎鸣泰、刘诏、李精白、姚宗文等,争相为魏忠贤颂德立祠,纷纷攘攘,唯恐不及。下及武夫、商贾小人。无赖之徒也都为他建祠。这些祠堂都建得极为工巧,他们侵占百姓田宅,砍伐坟地树木,谁也不敢控诉他们。而监生陆万龄甚至请求以魏忠贤配祭孔子,以魏忠贤的父亲配祭启圣公。 当初,潘汝祯首先上书,御史刘之待会藁迟了一天,即被撤职除名。而蓟州道胡士容因不备具建祠书文,遵化道耿如杞因入祠不拜,都被投入狱中,判了死罪。因此天下的风气,章奏无论巨细,都称颂魏忠贤。宗室如楚王朱华、中书朱慎鉴,功勋外戚如丰城侯李永祚,廷臣如尚书邵辅忠、李养德、曹思诚,总督张我续以及孙国桢、张翌明,郭允厚、杨维和、李时馨、汪若极、何廷枢、陈维新、陈尔翼、郭如暗、郭希禹、徐溶等人,都是佞词连篇,不顾羞耻。魏忠贤也时常给他们加以恩泽作为报答。所有的奏疏,都称魏忠贤为“厂臣”而不称其名。大学士黄立极、施凤来、张瑞图在起草圣旨时,也必说“朕与厂臣”,没有人敢直写魏忠贤的名字。山东产麒麟,巡抚李精白画下图像上报朝廷。黄立极等起草圣旨说:“厂臣修德,故仁兽到。”妄言欺骗竟至于此。朱由校前后赐给他嘉奖令无数,所发给的诰命都仿九锡文。 这年从春到秋,魏忠贤冒领汪烧饼擒获阿班歹罗铁的功劳,累计庇荫锦衣卫指挥使达十七人。他的族孙希孔、希孟、希尧、希舜、鹏程,姻亲董芳名、王选、杨六奇、杨祚昌,都官至左、右都督和都督同知、佥事等。客氏的弟弟光先也加封为都督。魏抚民又从锦衣卫调任尚宝卿。而魏忠贤的志愿还没达到,正好袁崇焕上奏宁远捷报,魏忠贤于是令周应秋上奏封他的族孙魏鹏翼为安平伯。再记三大工程功劳,封他的侄子良栋为东安侯,加封良卿为太师,鹏翼为少师,良栋为太子太保。于是他普遍赏赐群臣,用崔呈秀为兵部尚书兼左都御史,唯独将袁崇焕的功劳废弃不录。当时鹏翼、良栋都还在襁褓之中,还不能走路呢。良卿甚至还代天子供祭南北郊社,祭祀太庙。于是天下都怀疑魏忠贤要篡夺政权了。 ”魏忠贤任凭自己的意愿恣行威福。他一年中多次出行,每次总是坐着文轩,羽帘青盖,四马如飞,铙鼓鸣镝之声,随着轰隆而过的车轮,隐没在飞扬的黄土之中。锦衣卫官校腰围玉带,踏靴着舿,提刀相随,夹驰于左右,厨师、优伶、百戏、奴婢这些随从的人,又以万计。百官的奏章,要用快马才能赶上。所过之处,士大夫遮道拜伏,欢呼九千岁,些人干脆叫他“九千九百岁”“举朝阿谀顺指者但拜为干父,行五拜三叩头礼,口呼九千九百岁爷爷。”[21]而魏忠贤还左顾右盼,不加理睬。客氏居于宫中,胁持皇后,残虐宫嫔。偶尔出宫回私宅,侍从声威显赫,光照道路,看上去就像是皇帝的仪仗队。魏忠贤原来愚笨无所长,他的党羽便日夜教他,又有客氏做内主,于是群凶肆虐,荼毒海内。 走进三座门,便是棂星门、石供案和明楼 棂星门 魏忠贤的末日终于来了。天启七年()秋八月,朱由校驾崩,信王朱由检即位。朱由检素来熟知魏忠贤的罪恶,自己深加戒备,魏忠贤的党羽开始恐惧了。杨所修、杨维垣先攻击崔呈秀以试探朱由检心意,主事陆澄原、钱元悫,员外郎史躬盛于是纷纷论奏魏忠贤。但朱由检隐而不发。 于是嘉兴贡生钱嘉征弹劾魏忠贤十大罪:一与皇帝并列,二蔑视皇后,三搬弄兵权,四无二祖列宗,五克削藩王封爵,六目无圣人,七滥加爵赏,八掩盖边功,九剥削百姓,十交通关节。奏疏呈上后,朱由检召见魏忠贤,让内官读给他听。魏忠贤非常恐惧,急忙用重宝贿赂信邸的太监徐应元,求他解救。徐应元是魏忠贤从前的赌友。朱由检知道这事,便斥责徐应元。十一月,便将魏忠贤发往凤阳安置,魏忠贤在去凤阳的途中,仍豢养一批亡命之徒,朱由检闻悉后大怒,命锦衣卫前去逮捕,押回北京审判。 李永贞得知消息,连忙派人密报魏忠贤。魏忠贤自知难逃一死,行到阜城时,听到后一项命令,便与同伙李朝钦在阜城南关客氏旅店痛饮至四更,最后一起上吊自杀。朱由检诏令将魏忠贤肢解,悬头于河间府。将客氏鞭死于浣衣局。魏良卿、侯国兴、客光先等都被处死,并暴尸街头,还抄了他们的家。在抄客氏的家时,得八名宫女,大概想仿效吕不韦所为,所以人们尤其憎恨她。 崇祯二年(年)二月,朱由检命大学士韩爌等人审定逆案,这才将魏忠贤的党羽尽数逐出,东林党人又得以重用。那些与逆案有关的人日夜图谋报复。其后温体仁、薛国观之辈相继执政,他们暗中排挤正直人士,为翻逆案做准备。朱由检也厌恶廷臣结党营私,于是又委任宦官,而逆案中的阮大铖等人终于肆毒于江左,直到灭亡。 这也怪于懒惰的熹宗朱由校,不务正业,纵使客氏、魏忠贤狼狈为奸,使纲常混乱,使不稳的明朝雪上加霜,加速灭亡。 石五供及明楼 杨涟被害之后,魏忠贤及其党羽为了毁灭罪证,下令狱中人员仔细搜查杨涟随身之物;一牢头在搜检杨涟的枕头时发现了这份杨涟临刑之前书写的血书,他如获至宝,欲将其拿去请赏,但在仔细阅读了这份血书之后,被杨涟的浩然正气所感动,于是他冒着生命危险将其保留了下来,直到魏忠贤等阉党被诛灭之后才将其公诸于世。 血书全文如下: 涟今死杖下矣!痴心报主,愚直仇人;久拼七尺,不复挂念。不为张俭逃亡,亦不为杨震仰药,欲以性命归之朝廷,不图妻子一环泣耳。 打问之时,枉处赃私,杀人献媚,五日一比,限限严旨。家倾路远,交绝途穷,身非铁石,有命而已。雷霆雨露,莫非天恩,仁义一生,死于诏狱,难言不得死所。何憾于天?何怨于人? 惟我身副宪臣,曾受顾命。孔子云:“托孤寄命,临大节而不可夺!”持此一念,终可以见先帝于在天,对二祖十宗与皇天后土、天下万世矣。大笑,大笑,还大笑!刀砍东风,于我何有哉? 左光斗(~)字遗直,一字共之,号浮丘。别命左遗直、左共之、左浮丘.。明桐城人(今枞阳县横埠镇人),其父左出颖迁家于桐城县城(今桐城市区啖椒堂),颖生九子,光斗排行第五。。明朝官员,也是史可法的老师。因对抗大宦官魏忠贤,下狱,死。弘光时平反,谥为忠毅。 魏忠贤反诬陷杨涟等六君子,接受熊廷弼的贿赂,判定杨涟、左光斗各坐赃二万,魏大中三千。后左光斗等人被捕下狱,受酷刑折磨,史载“五日一审,裸体受拶、夹、棍等刑,不能跪起,平卧堂下受讯”。将死之前,左光斗的学生史可法买通狱卒,前往探监,遭光斗怒斥离去。后死于狱中。史可法受光斗“忠义”感召,继其志业,忠君爱国,亦身殉社稷。 周朝瑞(?~)明代政治家,著名的东林党人。字思永。临清人。万历三十五年(),周朝瑞考中进士,授为中书舍人。他学识渊博,性格耿直,对万历末年朝政腐败又忧又愤。神宗死后,光宗即位,升他为吏科给事中,为后人怀念。 天启元年(),周朝瑞上疏弹劾阉党邵辅忠,并趁机劝熹宗亲掌朝政,以免大权旁落。天启二年,针对魏忠贤每天引导熹宗游嬉以至不理朝政的情况,周朝瑞上疏请求熹宗按时听朝臣讲课。不久,他与左光斗等人弹劾阉党大学士沈凗,矛头直接对准魏忠贤,请熹宗停止魏忠贤主持的“内操”,并揭露了沈凗贿赂魏忠贤和客氏的事实。 周朝瑞与杨涟、左光斗、魏大中等人一直站在反太监斗争的前沿。 袁化中(?—),字民谐,明武定(今惠民县城)人。年(明万历三十五年)考中进士,历任内黄、泾阳知县,多有善政。年(明泰昌元年)提升为御史。他耿直、清廉,勇于扶正压邪。熹宗时,上书论述时政“八事”,切中利弊要害;又与杨涟等上书弹劾魏忠贤,揭发崔呈秀贪污行径,遂遭魏忠贤阉党诬陷。时人称为“六君子”的袁化中、杨涟等被捕入狱,受尽酷刑,冤死狱中。崇祯初才得平反,赠官太仆卿。追谥“忠愍”。 魏大中(—),字孔时,号廓园,嘉善迁北区(今嘉善大舜乡)南早滨人。明万历四十四年()进士,历任行人司行人,工、礼、户、吏各科给事中,都给事中等职。 天启四年(),魏广微指使亲信陈九畴弹劾魏大中,遂被贬三级外放。后于十月南返故里,未及半载,阉党又矫旨逮捕汪文言,刑逼汪文言诬陷魏大中受杨镐等人贿金两。天启五年四月二十四日,魏大中蒙冤被逮,数千士民一路号泣追随,大中与士民从容告别。舟过锡山,业师高攀龙来别,叮咛当不辱臣节。六月入北镇抚司监,惨遭酷刑,自知难免一死,留《临危遗书》,嘱家人安贫、勤读、积德、患难相守。七月二十六日,与杨涟、左光斗同死于狱中。著有《藏密斋集》。 明楼下甬道直通哑巴院 顾大章(-)字伯钦,常熟(今属江苏)人。明代东林党人。 父顾云程,任南京太常卿。与弟顾大韶是孪生兄弟。万历三十五年()中进士,与左光斗、周朝瑞、袁化中等同榜,授泉州推官,改常州教授。天启元年(),任刑部员外郎署山东司事,刚正不阿,为魏党所忌恨,遭陷害,遂引疾归里。天启五年()起官任礼部郎中、陕西按察使,八月,广宁失陷,大章援引法律条文以为王化贞当斩,熊廷弼当戍,魏党不满,又遭陷害,五月二十六日下狱,在刑部狱中,执笔作联曰:“故作风波翻世道,长留日月照人心。”后自缢死。崇祯初,赠太仆卿福王时,追谥裕愍。其墓在江苏省常熟市古里军墩。 “东林六君子”杨涟,忠心报国,力战“阉逆”,史家评价他“为人磊落负奇节”。他在狱中写下了著名的《狱中绝命辞》。然而,就是这样一位“大笑大笑还大笑”的英雄人物,他的死状却是无比凄惨的:“土囊压身,铁钉贯耳”,尸体被领出时,竟已全部溃烂,惨不忍睹。等到收殓时,仅得破碎血衣数片,残骨数根。 “东林六君子”中的魏大中死后,魏忠贤不许下葬,一直拖了六天才准许从牢中抬出。还有铮铮傲骨不逊于杨涟的忠毅公左光斗,当史可法看到他“骨断筋折、血肉俱脱”,却依然以死相抗、誓不屈服时,由衷敬佩地叹一声“吾师乃铁石铸造之肺腑也”。 明楼下 明楼东券门外 熹宗悊皇帝之陵墓碑。 德陵圣号碑碑趺所饰图案独特,与其它陵不同。其他各陵圣号碑碑趺一般以云龙图案为主,而德陵明楼内圣号碑碑趺则上枋雕饰二龙戏珠,下枋雕饰“螺、轮、伞、盖、花、罐、鱼、长”及杂宝等佛、道两家吉祥宝物。 方城旁的礓礤路,可登上明楼。 从哑巴院登上宝城马道及明楼。 哑巴院又叫月牙城,高高的宝城拦土墙,设有随墙式琉璃影壁。 宝顶,俗称:坟头。德陵宝顶是砖石砌成,圆形,位于宝城中最高点,俗称:宝顶。 封土即坟土,从陵区外取黄土垫之,掩盖在地宫之上。德陵的封土很丰满。 德陵村:明代为德陵神宫监。清顺治元年()设司香官和陵户,后逐渐成村,以陵为名。 年春节的时候,两盏红灯笼随风摆动。 德陵大门仍保留两扇木门,是十三陵各村中仅有的,泰陵仅保留一扇。德陵监墙也是十三陵各村保存最为完整的。 村内废弃的碾子,各村落中都有,有的现在还能使用。 天启七年(年),朱由校不慎落水病重,霍维华献"灵露饮",以五谷蒸馏而成,清甜可口,但几个月后病情加剧,浑身浮肿,召见信王朱由检,即行驾崩,时年23岁,谥明熹宗。明熹宗无子,遗诏立五弟朱由检为皇帝,即后来的明思宗。 文字多来源于网络,呈谢! 此为十三陵系列篇,敬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