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绍兴市年中考语文真题试卷 一、绍兴印象 1. 绍兴历史悠久,积diàn①▲深厚。据古代典jí②▲记载:春秋战国时期,古代越民族以绍兴为中心建立越国,故称越、大越;秦至南北朝称会jī③▲,隋唐北宋称越州。公元年,南宋高宗取“绍奕世之宏休,兴百年之丕绪”之意,改元绍兴,升越州为绍兴府,绍兴之名由此而来,历经近九百年风云变huàn④▲,沿用至今。 (1)根据拼音和语境填写汉字。 ①________②________③________④________ (2)请选出下列句子所含“兴”与片段画线句的“兴”意义相同的一项。() A.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李清照《如梦令》)B.左刻“清风徐来,水波不兴”,石青糁之。(魏学洢《核舟记》C.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大道之行也》)D.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诸葛亮《出师表》) (3)某考古现场发掘出一件器物,上面刻的“兴”字写作,请推测这件器物最早可能制作于哪个朝代。() A.商B.秦C.汉D.唐 二、 2.根据语境填写合适的诗句。 绍兴风景秀丽,春日,秦观《行香子》(树绕村庄)描绘的“有桃花红,①________,________”那样的画面处处可见。绍兴民风淳朴,陆游《游山西村》“②________,________”展现的民俗场景流传至今。绍兴名人辈出,有公而忘私的大禹,爱憎分明的鲁迅……还有鉴湖女侠秋瑾,《满江红》(小住京华)中“③________,________”一句展现了她的济世情怀。今天,绍兴人砥砺前行,展现出更积极的精神风貌,正如毛泽东《沁园春·雪》所写的“④________,________”。 3.年是徐渭诞辰周年,相关部门打算修葺徐渭故居青藤书屋,设计组在拟订植物造景方案时搜索到下文。阅读文章,完成小题。 长物志卷二花木 [明]文震亨① 弄花一岁,看花十日。故帏箔②映蔽,铃索护持,非徒富贵容也。第繁花杂木,宜以亩计。乃若庭除槛畔,必以虬枝古干,异种奇名,枝叶扶疏,位置疏密。或水边石际,横偃斜披;或一望成林;或孤枝独秀。草木不可繁杂,随处植之,取其四时不断,皆入图画。又如桃、李,不可植于庭除,似宜远望;红梅、绛桃,俱借以点缀林中,不宜多植。梅生山中,有苔藓者移置药栏,最古。杏花差不耐久,开时多值风雨,仅可作片时玩。蜡梅,冬月最不可少。他如豆棚、菜圃,山家风味,固自不恶。然必辟隙地数顷别为一区若于庭除种植便非韵事。更有石磉④木柱,架缚精整者,愈入恶道。至于艺兰栽菊,古各有方。时取以课园丁,考职事,亦幽人之务也。志《花木第二》。 ①文震亨:文征明曾孙。文家对花木造园等颇有研究,文征明有两方印章一刻“辛夷馆”一刻“玉兰堂”。②箔:帘子。③铃索护持:五代王仁裕《开元天宝遗事》有记:天宝初,宁王日侍,好声乐,风流蕴藉,诸王弗如也。至春时,于后园中,纫红丝为绳,密缀金铃,系于花梢之上。每有鸟鹊翔集,则令园吏掣铃索以惊之,盖惜花之故也。诸宫皆效之。④磉:柱下的石墩。 (1)根据词句的结构和语境推敲下列加点字的意思。 ①位置疏密________ ②水边石际________ ③艺兰栽菊________ ④课园丁,考职事________ (2)用“/”给文中画横线处断句。 然必辟隙地数顷别为一区若于庭除种植便非韵事。 (3)结合注释,推测文中画波浪线句作者的未尽之意,补写于横线上。 故帏箔映蔽,铃索护持,非徒富贵容也,亦是________ (4)关于花木种植,此文有哪些方面的经验可供设计组学习?仿照示例归纳。 种植的数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青藤书屋如果遵循文震亨的审美观修葺,会出现类似《暮春归故山草堂》一诗中的花木景观吗?请结合诗、文相关词句简要分析。 暮春归故山草堂 [唐]钱起 谷口①春残黄鸟稀,辛夷花尽杏花飞。始怜幽竹山窗下,不改清阴待我归。 ①谷口:故山草堂之所在。 三、百年征程 4. 阅读名著,探索二十世纪中国农民在时代洪流中的奋斗和命运,补全下图。 老舍笔下的祥子 ②▲ 路遥笔下的孙少安 二三十年代 五十年代 七八十年代 ①▲ 集体互助当家作主 ③▲ 5. 为献礼建党百年,班级开展了《红星照耀中国》项目化学习,小组打算制作微纪录片《周恩来》。有同学不理解剧本部分选材,请你结合作品帮助释疑。 剧本选材 疑问 周恩来是一个大官僚家庭的儿子,祖父曾任清朝大官,父亲是个杰出的教书先生,母亲不同凡俗(是个博览群书的妇女,甚至真的喜爱现代文学!),他本人似乎注定要做个读书人的,因为他从很小的时候就表现出有突出的文学天赋。(节选自《红星照耀中国·造反者》) [家庭背景] ①介绍“造反者”周恩来,为什么要拍摄他的家庭背景?请联系你对名著的阅读简要分析。 [片头配诗] 吹号者从铺散着稻草的地面上起来了, 他不埋怨自己是睡在如此潮湿的泥地上, 他轻捷地绑好了裹腿, 他用冰冷的水洗过了脸, 他看着那些发出困乏的鼾声的同伴, 于是他伸手携去了他的号角; 门外依然是一片黝黑, 黎明没有到来, 那惊醒他的 是他自己对于黎明的 过于殷切的想望。 (节选自《艾青诗选·吹号者》) ②片头配诗展现了周恩来怎样的形象?请联系《红星照耀中国》相关内容,结合诗节词句分析。 6. 阅读以下材料,完成小题。 材料一: 家里不买书,附近不卖书,学校发的都是教科书。在乡村,私有阅读空间的建设几无可能,拓建公共阅读空间成了乡村儿童阅读推广的核心举措。 《孩子,你为什么不读书?》《南方周末》.12.10) 年《乡村儿童阅读报告》显示,中西部贫困地区儿童的课外阅读资源整体匮乏,高达74%的受访乡村儿童一年阅读的课外读物不足10本。 乡村学校的书一般有两个来源。一是学校招标,低价中标,这导致高品质、不降价的好书很难被选择;二是源于捐赠,捐赠者不加挑选,多多益善。 “当乡村孩子有了和城市孩子同样多的阅读资源和阅读条件,以及得到阅读的帮助时,他们和城里的孩子其实就站在同一个起点上。这就是我们为什么如此重视推进乡村阅读工作的原因。”国家全民阅读形象代言人朱永新如是说。 《中国儿童阅读现状》(《南方周末》.04.22) 今年,该项目落地贵州织金县、水城区10所村级小学,计划为每所小学设立一个励志书屋。之后,励志助学中心将组织专家开展长期、系统的阅读交流活动,用高品质阅读陪伴乡村孩子特别是留守儿童健康成长,助力乡村振兴。 《关爱留守儿童,助力乡村振兴!公益项目“贵州乡村阅读计划”启动》(网易贵州.02.26) 材料二: 从年开始,总店设在江苏南京的先锋书店,把分店开进了乡村,在实体书店大盘震荡的背景下,不仅成功自救,还为不断空心化的乡村带去了人气和生机。 陈家铺平民书局位于浙江松阳陈家铺古村,由一座乡村会堂建筑改造而成。平民书局第 一批选书包含中外文学、名家诗歌、旅行休闲及摄影建筑等类别的艺术图书,共计2万多册;同时还搜集了有关松阳历史变迁、民俗文化及文艺创作的图书,配置了关于乡村建设、非物质文化遗产、工艺保护方面的图书,设置了松阳文化专区。 水田书店位于福建屏南厦地古村落北侧,被一片水田环绕。建筑的前身是一座荒废已久的民居,残存的老墙围绕着混凝土和钢结构建造的新建筑,形成当代与传统的对话。 古色古香的碧山书局已经成为皖南热门景点;浙江桐庐戴家山村畲族民居里的云夕图书馆,也成为当地村民和游客的公共生活纽带,带动了畲乡文创和民宿产业的发展。 “书店可以给村民一个阅读场所和公共空间,让他们在潜移默化中得到提升,尤其是孩子,有这样的阅读空间是一件有意义的事情。更重要的是,通过外来眼光的审视,村民对自身文化有了新的认识,文化自信油然而生。”先锋乡村书店计划执行人张瑞峰说。 《先锋书店:把梦想照进现实》(《中国文化报》.05.13) “没想到一家小书店真的能够改变一个村子的命运,能够对乡村传统村落的复兴有那么大的推动力。”建筑师张雷说。 建筑师黄居正认为,先锋书店来到农村,作为一个新的公共空间,或许可以代替原来的祠堂,规训乡民、重塑乡村。“我们常说,空间可以组织人的行为方式,但我认为,空间所形成的“氛围'也可以塑造人,这就回到乡村建设中最重要的一点-育人。” 《先锋书店24年:书店人驻乡村,连接历史与现代的社区共同体》(澎湃新闻.12.03) 材料三: “乡村振兴,既要塑形,也要铸魂。没有乡村文化的高度自信,没有乡村文化的繁荣发展,就难以实现乡村振兴的伟大使命。”(习近平) “新农村建设一定要走符合农村实际的路子,遵循乡村自身发展规律,充分体现农村特点,注意乡土味道,保留乡村风貌,留得住青山绿水,记得住乡愁。”(习近平) (1)先锋书店一定程度上改善了所人驻乡村的儿童阅读现状。请根据材料完成分析图。 乡村儿童阅读问题 先锋书店对应方法 ① ________ ________ ② ________ ________ (2)选出下列表述与材料相符的一项() A.由朱永新的话可知,先锋乡村书店帮助乡村孩子站到了和城市孩子相同的起点上。B.促进乡村文创和民宿产业的发展是实施先锋乡村书店计划的初衷。C.黄居正认为乡村建设中最重要的育人目标是通过打造新的公共空间达成的。D.先锋乡村书店的一系列举措,遵循乡村自身发展规律,符合农村实际,能助力乡村振兴。 (3)先锋书店想人驻宁安村,遭到了村委会拒绝。村委会认为一个书店改变不了什么,也没有合适的空地。假如你是宁安村村民,请结合村子具体情况,运用文本所给信息,劝说村委会领导同意先锋书店人驻。(要求:有理有据,语言得体。) 宁安村地处丘陵地带,三面环山,明清古道穿村而过,村内有鲍氏家庙古建筑及较多 的古树名木。主导产业为水稻及果林种植。全村总人口人,常住人口96人,青年劳 动力外流,留守儿童较多。村里公共服务设施陈旧,大会堂长久闲置。 各位领导: 四、社会观察 7. 阅读《镇堂之宝》,完成小题。 镇堂之宝 揭方晓 ①归源村,南方一个山清水秀的世外桃源。村口有家药堂,名叫“德济堂”,在这里已传了三代,代代医术高超,又不欺穷谄富,村民们视之如亲似友,不当外来户看。 ②德济堂现在这位掌柜名叫陈须浮,尽得祖辈真传,三根手指轻轻一搭,便知病人阴与晴、圆与缺,拣几样自己炮制的中药,吩咐病人拿水一煎,只几天必定药到病除。 ③这德济堂有些古怪,至少在陈须浮儿子陈小浮看来是。古怪之处就在神龛上面不供奉黄帝、扁鹊、华佗、张仲景这样天下公认的中医祖师爷,也不供奉陈家列祖列宗,却只供奉一只白铁皮盒。铁盒还上了锁,黄铜钥匙一直挂在陈须浮腰上,无论寒暑、夜昼,须臾不离身,他人根本甭想摸一下。 ④问及白铁皮盒里装了什么,陈须浮每回都微微一笑,说是药,是镇堂之宝。除此不再多说半个字,吝啬得要命。不过,若问起自家祖上从哪里来,这神一般的医术又打哪里起,陈须浮便慷慨多了,话匣子一打开,滔滔不绝。 ⑤据陈须浮介绍,陈家祖上居住在遥远的建昌府,一个古老的地方。那里中药炮制技艺特别有名,上下游产业聚合而成的药帮,人称“建昌帮”,其源于东晋,兴于宋元,于明清鼎盛时成帮。药技流传赣闽四十余市县,在台、粤、港及东南亚地区也有影响。 ⑥后来,由于战乱,建昌府老老少少,特别是药帮中人大都外出逃难。陈家祖先是建昌药帮中数得着的大户,遣散众婢仆及学徒,金银细软啥都没带,只带了豚刀和雷公刨这两样中药饮片加工工具,以及那个号称镇堂之宝的药,千里奔逃,来到归源村。从此世居于此,用祖上传下来的医术及中药炮制技艺,混口饭吃,转眼就是百十来年。 ⑦豚刀及雷公刨,陈小浮再熟悉不过了,从小就跟它们打交道。豚刀亦称建刀,体重、把长、刀面阔大、刀口线直、刃深锋利,适合切制根及根茎、藤木、果实、全草等类药材,包括各种规格的片、段、丝、块。雷公刨又称药刨,适合刨制长、斜、直、圆各形薄片或厚片,刨片片形均匀美观,片张可大可小、可厚可薄,省时省力。 ⑧用刀,是最考验药工手艺的。有一回,陈须浮酒后兴起,当众表演了一次“刀功”。只见他右手抓起一把硬如木柴般的中药,塞进豚刀之口,左手操刀,飞一般地上下切之。没几下,刀前的箩筐里便铺了一层薄薄的药片。陈须浮随手抓起一把,迎风扬去,那药片,竟如飞絮般,在空中飘飘扬扬,半天才堪堪落回箩筐里。 ⑨陈小浮大惊失色,知道自己还差得很远,从此沉下心来,勤学苦练,寒来暑往间,各种技艺突飞猛进,隐然有青出于蓝而胜于蓝之势。陈须浮打心眼里高兴。 ⑩老人,仿佛都有预知百年之事的能力。这不,一天晚饭后,陈须浮突然叫住了陈小浮,告诉他说,自己腰上的这把黄铜钥匙,可以打开那神龛上的白铁皮盒。只是,须得等自己百年之后才能打开,历代陈家人都是这规矩,不可破。 ?陈小浮觉得好好地说这话太不吉利,将父亲好一通埋怨。不料第二天早上,陈须浮竟然真的没有醒过来,如同睡着般,无疾而终。含泪料理完父亲后事,陈小浮拿过父亲那把沉甸甸的黄铜钥匙,颤抖地打开那个白铁皮盒。里面无他,只一个鼓鼓囊囊的黄纸包,如寻常中药般。再打开那黄纸包,黑乎乎的一堆,鼻子凑上去一闻,土腥味扑鼻。 ?陈小浮瞬间明白,这肯定是自己祖上从建昌府向南奔逃时,从脚下抓的一把家乡的泥土啊。泥土如药,治相思。“家乡之土”不正是天底下最好的一味中药吗? ?多年以后,当陈小浮躺在太师椅上,惬意地唱着戏曲段子,两岁大的孙子爬到他身上,指着神龛上那白铁皮盒,问那里装有什么时,陈小浮也如父亲般微微一笑,说是药,是镇堂之宝。除此不再多说半个字,任宝贝孙子怎样撒娇,也绒口不语。 14风,穿堂而过。陈小浮腰间那把黄铜钥匙碰到桌沿椅角,哗哗作响。 (1)阅读小说,完成下表。 阅读策略 内容 思考 故事线 策略 ①从“悬念→结局”的角度梳理小说故事情节。 (语言形式不要求一致) ①________→镇堂之宝的来历→②________ 运用悬念,激发了读者的阅读兴趣。 语境 策略 第④段:除此不再多说半个字,吝啬得要命。 陈须浮便慷慨多了,话匣子一打开,滔滔不绝。 ②揣摩加点词“吝啬”“慷慨”在语境中的意思。________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