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1/10/13来源:本站原创作者:佚名

南京

加油

万众“疫”心

weareguardingNanjingtogether!

当新冠“找上门”

三伏天突遭雷暴,7月的天总是阴晴不定“禄口国际机场工作人员定期核酸检测样品中,有检测结果呈阳性!”一则消息划破了夏夜的宁静

疫情就是命令,生命重于泰山!江苏省委、省政府连夜进行部署,严格管理措施,堵塞防控漏洞,

筑牢全省疫情防控的坚固堡垒,南京迅速吹响全员核酸检测的集结号!

“红马甲”上线啦

随着南京各处检测点发出“求救信号”时,各区的团区委和党支部才意识到,仅仅让警察和医务人员去参与如此大规模的核酸检测是杯水车薪。于是,各区团区委建立起数十个志愿者群并且呼吁放假的大学生积极参与。

盐城师范学院美术与设计学院在宁学子也积极响应团省委与团市委的号召,积极主动参加抗疫志愿者工作。

视传班陈亚琴

陈亚琴同学在南京疫情爆发之际,积极响应社区委员会的要求,询问社区干部需不需要帮忙,得到肯定的回答后她就开始有条不紊的安排大家登记,做核酸,给医护工作人员发水,拿饭。陈亚琴同学说:“那天晚上我们忙到12点才回家,夜里露天的工作环境让人难以忍受,但是看到排成长龙的居民和穿着厚厚防护服的医护工作者,一下子就有了坚持下来的信心。"

截止到今天陈亚琴同学和其他志愿者们已经协助南京居民陆续做了3次全体核酸检测,虽然疫情依旧严峻,但我们要相信,只要我们坚持,胜利终将是我们的!南京加油!

美师班张远峰

同在南京当志愿者的张远峰同学这样说:“考验如火,却淬炼真金。我们从未低估病毒的嚣张气焰,但是我们绝不退缩、绝不服输。中华民族历经生死考验,这一次,不是第一次,也不是最后一次,每一次,都是在考验中砥砺前行,倍加坚强,凝聚起更强大的中国力量。”

从7月中上旬以来南京已经并正在进行三轮核酸,面对南京疫情,志愿者们团结一心,奋勇前进,志愿成功战胜疫情!

美师班王心怡

志愿者王心怡同学这样说道:“很荣幸,我参与到了第三次的全民核酸检测的志愿服务。尽管每日服务于不同的社区,但也深刻践行了‘革命同志是块砖,哪里需要哪里搬’的精神。闷热的夏天,口罩里甚至蓄起了汗水,手在橡胶手套中也泡出了褶子,但是没有一个人要主动休息。每次的休息都是社区的工作人员看见大家晒红了脸,劝着哄着才会坐下喝两口水,一个不留神又戴上口罩又跑去忙了。”

太阳很热,但好像把大家的心都晒地暖暖的。直到太阳完全沉没于云海,所有的负责人和志愿者才会相继离开,我们都始终坚信,南京一定会好起来的!

艺科班赵胤鹏

美19(7)艺科班赵胤鹏同学家住泰州市姜堰区三水街道办西查社区,疫情突发后积极向当地基层组织报到,踊跃参加社区抗疫志愿者活动。主要工作是夜间社区卡口值班,查验过往人群车辆体温、行程轨迹、苏康码、疫苗接种和核酸检测情况。

赵胤鹏同学说道:“我们青年应该肩负起时代赋予的重任,利用假期到基层锻炼自己,发挥青年大学生的光和热,积极为社会做出贡献。抗击疫情,我们一起努力!”

视传班陈雨婕

陈雨婕同学家住南京市浦口区,在南京疫情爆发后她立刻联系当地基层组织,积极参加志愿者抗疫活动。

在南京当志愿者的她这样说:“一天的工作下来,我看见许多的工作人员和志愿者都因为防护服流了很多汗,我也因为带了一天的口罩的原因耳朵上出现明显的疼痛。但是我们都坚持下来了,为人民服务。作为一名团员,面对疫情绝不会退缩,我将逆行而上,奋战在抗疫第一线,用实际行动践行着“请党放心,强国有我”的青春誓言。

视传班王植铖

王植铖同学在南京疫情爆发后,积极响应社区委员会号召,认真服从街道社区的安排,积极主动配合工作人员,做好防疫工作。他们不惧困难,纵使烈日当头,依然用心和工作人员一起,完成好第三轮核酸检测点的布置任务,力求让检测点的布置看起来简洁明了,避免不必要的麻烦。

志愿者们与医护人员一起,身着二级防护服,在核酸检测一线进行工作。闷热的防护服并没有动摇志愿者们的使命感,连续三四个小时的高强度工作、连续三四个小时的高强度工作让人汗如雨下,但大家仍然尽职尽责,做好信息登记工作,力求%正确率。

环艺班田桢

志愿者田桢同学说:“第三次核酸检测时,志愿者们穿上了同医护人员一样的防护服。35℃高温下在室外扫居民的核酸监测码。手上戴着手套,从早上从七点到中午十二点半无间断,连一口水都没有喝,十二点半摘下手套时,由于汗水长时间的浸泡,大家的手已经呈现闷白色,脱下防护服,里面的衣服也早已湿透,拿着盒饭随意找一个地方充饥后,便又转身投入战场。”

通过所有医护人员和志愿者们的努力,第三次核酸检测仅24小时全员完成,志愿者全程跟随,休息时间不超过六小时,志愿者和医护人员一样坚守在第一战线,南京靠你我守护,相信我们定会战胜疫情!

核酸检测点志愿者们

由于核酸检测码需要
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ninganzx.com/naszx/8682.html

------分隔线----------------------------